8818288 2008-7-25 12:05
AMD也搞内斗 新晋三核PK经典双核
虽然说羿龙架构下的三核、四核处理器产品,在铺货以及市场推广方面,已经做足了功夫,也尽可能地把自己优势的一面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但是在它们身上,我们却有点尴尬地同时发现了两大缺陷,首先,羿龙架构处理器声势再强大,仍然难以抵挡45nm酷睿架构处理器普及的威力,随着更多具备极强竞争力的新品陆续登场,“羿龙”这一名字也在逐渐“退热”,其次,长期充当中低端处理器主力的双核X2系列处理器,如今还在为AMD效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和价位不断下调的中低频三核羿龙处理器出现定位上的重合。
1、AMD内部特殊的博弈,经典双核和新晋三核同场竞技。
可能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种另类的习惯,哪怕CPU核心数目并不相同,但也并不代表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就如核心数目差异的等级那样。INTEL的45nm E7000/E8000系列和三核/四核羿龙产品之间的博弈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反观AMD方面,其实未来同样会有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像当前不少高频的双核X2系列处理器,由于种种原因其价位要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中低频的三核X3处理器,只不过是由于前者性价比过低的特质实在明显,市场乃至消费者才没有太当作一回事。不过这样的事实还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种思考,究竟AMD双核和三核处理器的同场竞技,会不会成为日后CPU市场上的一道风景线呢?
关于这样一种AMD内部的特殊博弈,我们并不应该以一种普遍性去看待。毕竟核心数目不同、主频不同,关键还有的是技术架构不同,使得三核羿龙在性能上还是占据了相对明显的优势,哪怕它们之间目前还有着一定的价差,但是如果我们从中拿出一款经典双核X2 5000+黑盒和新晋的三核X3 8450来进行比较,其实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它们无论是市场地位、发展轨迹乃至是市场的认同度和关注度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可比之处,更实在的是不少消费者在选择构建主流AMD平台之前,还真是会在这两者之间作出一番徘徊。既然是这样的话,笔者今天也就针对这两款产品作出一番中肯的对比,看看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大家应该如何为自己配个好“U”。
2、“黑5”之存在价值
黑盒X2 5000+在市场上的经典地位早已无庸置疑,其不锁定倍频的特性,更是昔日多少DIY玩家所梦寐以求的,尽管这样的特性在当前的市场上已经算不上什么惊喜,但是由于“黑5”在玩家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作为过去的一种历史的突破,哪怕当前X2双核系列处理器已在走下坡路,它依然在市场上保持着相当的热度。
在X2双核系列处理器中,黑盒X2 5000+还是绝对的明星,考虑到其当前的售价已经降到500元以内,在主流CPU产品范畴中同比其他频率水平的X2系列产品,还算是比较超值的。更何况,黑盒X2 5000+还能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让用户们充分体验到DIY改造过程所带来的快感,这对于近期最主力的消费群体——学生而言,也就更为难得了。所以尽管双核X2在技术架构等方面已经有点落后的意味,可是有市场热度、认同度,玩家支持度以及本身突出的DIY卖点这一系列的基础,X2 5000+自然就能给大家反馈出一个热卖的理由。更何况其平台搭配的门槛并不高,甚至是NF520这样的一类低端主板也能实现完整的兼容,对于中低端买家而言,这种成本合理控制下投资,还是挺让人受落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另外一类升级用户,它们大多数昔日构建了一个以中低频X2系列处理器为首的老平台,如今要让升级的“门槛”尽可能地降低,选择黑盒X2 5000+作为升级对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这样用户大可不必对平台的各项配件进行大规模的更换,也不用对各类配件之间的兼容性作出过多的重新考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免却了升级用户的后顾之忧。
、AMD主流王道之选,X3 8450显然更“神气”
经过上面的一番系统分析,细心的网友大概也会发觉,选择黑盒X2 5000+作为平台组建核心或者升级对象的用户,本身的应用档次还是相对较低,恐怕应对将来更为强大的应用需求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很多 AMD粉丝其实都会认为,AMD主流“王道”之选还是应该以新的羿龙架构平台为主方向,定位相对合理的三核羿龙产品尽管受到了45nm/65nm两代酷睿 2处理器的重重夹击,但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它们远比架构已经相对落后的X2双核系列处理器要显得“神气”。
过渡到羿龙架构以后,尽管X3系列被很多注重性能的玩家看作是简化版的产品,可是相对于传统的双核X2系列K8架构CPU,它们在性能上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此外这种进步还体现在功耗和发热量的控制上。当然,在解决了TLB致命错误以后,AMD方面还把经营策略转移到了提升产品性价比的方面上,目前X3 8450的售价已在750元左右,正好切中了INTEL主流处理器的一个定位“真空”地带之上,其所获得的市场发展空间尚算宽裕,而且它还有继续下探的空间。相信假以时日,在AMD的“特别照顾”下,X3 8450要获得和黑盒X2 5000+相近的市场经典地位,也并非难事。
除了定位合理性、性能方面的进步等等,由于羿龙架构所获得的成熟的芯片组支持,让X3 8450平台的配件搭配和平台升级前景变得相对的光明。纵观当前的主板市场,以AMD 770、790系列为首的非整合主板,以及MCP78、AMD 780系列等大量的整合主板,它们都获得了主流厂商的鼎力支持,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产品都有,用户相应的主板选择可以说用“丰俭由人”来形容,市场为X3 8450所营造出来的如此成熟的平台搭建元素,确实是相对平庸的AMD产品给予INTEL平台反戈一击的重要资本。
4、双核VS三核,AMD未来主流CPU路在何方
经典双核和新晋三核同场竞技,对于AMD而言并不算是一个理想的局面。很明显地,虽然羿龙架构是一个主力的发展方向,但中低端产品范畴对传统K8架构产品的依赖性还很大,它们并不像INTEL那样具备了超强的针对性,就是要依靠45nm酷睿架构处理器的威力来进一步巩固自家的市场优势。因此AMD似乎更需要在市场、在众多DIY玩家面前作出这样的一个承诺,它们未来主流CPU的路应该走向何方。
虽说未来的事情谁都无法知晓,但资深的DIYer总会为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持有自己的独到看法。K8架构始终是要推出历史的舞台,它们离开以后的市场空缺理应由新架构产品来承担,毕竟片面让中高频的X2双核系列处理器来撑起中低端产品市场,始终不是长久之策。当前中低频的三核羿龙产品价位不断下调固然是好事,但AMD平台下双核处理器始终需要有个新的归属,根据AMD方面的消息称,K10架构的双核羿龙处理器很可能会“胎死腹中”,未来AMD方面主力推广的方向应该是45nm核心制程的处理器,至于45纳米的双核Phenom处理器,应该还得等到2009年的第二季度才能正式面世。这样的状况,究竟是一个契机还是阻碍,我们还不得而知。
孤勿论如何,羿龙架构从诞生到普及的轨迹告诉我们,AMD新技术亮点的吸引力,远不如它们一直维持较高的产品总体性价比要大,AMD的CPU向来就是给人一种这样的形象,与其在主流范畴下的新品前景尚未明朗,倒不如我们继续怀着相似的心情,等待它们在售的一些具备“优厚潜质”的产品,去继续演绎一个个“性价比”神话,这样的一种希冀,是不是来的更实在一些呢……
waixingren11 2008-7-25 13:56
AMD的三核也出来了阿,在同intel的竞争中希望AMD有好的表现,不要搞内部争斗.
GONGFUPANDA 2008-7-25 14:22
AMD现在很不争气啊,落后I太多了,本来是想和I穿某定价,现在被I搞的很被动啊!
vince@carter 2008-7-30 15:38
Intel太强了!
AMD技术方面完全落后,无论是制程还是架构都玩败给酷睿2,只能走性价比的路线了,不过即使黑盒5000+不锁倍频,其超频能力也不如同价位的酷睿2啊!
不信的话各位兄弟可以自己到网上看看评测。
470711410 2008-7-30 17:24
双核VS三核,AMD未来主流CPU路在何方
这样的一种希冀,是不是来的更实在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