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谷歌黑洞:嫁入豪门是悲是喜

nameddog 2008-8-19 16:20

谷歌黑洞:嫁入豪门是悲是喜

导语:《华盛顿邮报》下属网络杂志《页岩》(Slate)近日发表了署名法哈德·曼约奥 (Farhad Manjoo)的文章称,在美国,大鱼吃小鱼这种企业兼并屡见不鲜,而被谷歌收购则被刚刚起步的网站视为改变命运的良机。但嫁入豪门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有时反而会陷入到“谷歌黑洞”的魔咒当中。

  创业者的天堂?

  上月底,来自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迈克尔·阿林顿(Michael Arrington)曝料,谷歌与社交新闻网站Digg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谷歌拟将其整合到Google News业务部门中。然而,几天后,阿林顿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出于种种未知原因,谷歌同Digg的谈判破裂。双方分崩离析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过去几年几乎每一个有实力的高科技公司都有意将Digg招至麾下,但最终均无功而返。

  在Digg的一些支持者看来,谈判破裂是一次沉重打击。有Digg支持者评论道:“我想,谷歌确实是唯一一家能改进Digg的公司。”这条评论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在IT从业者看来,Digg卖给谷歌永远不会被当成是卖了出去。

  在美国硅谷,谷歌被奉为创业者的天堂,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家互联网新贵向员工提供免费的美食和装修怪异的卫生间,还在于谷歌具有平行的组织结构,员工在从事创造性开发项目时享有很大的自由度,而其运行模式几乎与新公司无异:即一个愿意把金钱和资源投资到创新者身上的公司,让他们创造新的传奇。

  另一方面,我想拿Jaiku的事例向大家提供借鉴。谷歌去年收购了“微型博客”Jaiku,将其当作Twitter的对手,但Jaiku不久即禁止新用户注册。另外,JotSpot的经历同样会让大家有所感触,这是一家为办公族建立wiki协作工具的新公司。谷歌2006年10月将其收购,16 个月后,JotSpot推出了与其原先服务截然不同的版本Google Sites,此举遭到JotSpot拥趸的批评,他们产生了被抛弃和被出卖的感觉。

  “谷歌黑洞”现象

  Jaiku和JotSpot是我称之为“谷歌黑洞”现象的典型案例。尽管谷歌以其培育新公司而名满天下,但许多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想法的公司最后发现,事实与他们的美好愿望相去甚远。最终,他们的名字消失得无影无踪。被谷歌收购的公司及其用户的情绪总表现出这样的模式:公司刚卖出去的时候,用户欢天喜地;几个月后,公司依旧笼罩在谷歌的阴影下,用户变得有点不耐烦,公司员工被调到谷歌的其他项目。公司情况在随后几个月依旧不见好转,用户变得更不耐烦。

  想一想Dodgeball的命运,这家颇具创新的移动服务商曾是Twitter、Jaiku以及现在诸多用于苹果iPhone手机的定位感知 (location-aware)系统的老前辈。创建于2003年的Dodgeball可以让用户发送定位他们所在位置的文字信息。作为回应,用户可以收到哪些朋友就在附近的文字信息。2005年,Dodgeball的两位创始人丹尼斯·克罗利(Dennis Crowley)和阿列克斯·雷纳特(Alex Rainert)完成了在纽约大学的学业,正在寻找对其技术感兴趣的投资者,这项技术获得了曼哈顿科技公司的欢迎。

  在所有有意向投资他们技术的公司当中,谷歌的要求显然是最少的。谷歌向Dodgeball支付了一小笔现金和数目不详的股票,随后克罗利和雷纳特搬到了谷歌在纽约的办公室。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位创始人就发现,谷歌高层对这项收购并不太看重,在长达6个月时间内,谷歌仅向Dodgeball 派去一名软件工程师,不久又催促克罗利和雷纳特从事其他的工作。

  二人逐渐认清谷歌收购的真正意图,即仅仅是为了获得Dodgeball在移动社交网络业务方面的技术,而不是Dodgeball建立的服务。于是,他们在2007年4月双双从谷歌辞职,另谋高就。Dodgeball网站至今虽依旧存在,但已陷入到无人管理的境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谷歌黑洞:嫁入豪门是悲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