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zi2000 2009-5-4 11:35
互联网手机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唐婷 徐蓉
3G,无疑是2009年一个热得发烫的名词。3G牌照发放、3G商用开通、3G手机与3G上网本热销……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着3G的美丽与诱人。
然而,当我们在这股人声鼎沸、充满瑰丽想象的热潮中沉静下来,一个事实开始浮现:3G商用,从稚嫩走向成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众期盼的以手机为主要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尚需时日。
[b] 3G商用是一个渐进的成熟过程[/b]
回顾电信技术发展历程,每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譬如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1995年我国开始建设2G,直至2001年才完成1G(第一代模拟系统)几百万用户的转网,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客户与市场高度认可的系统和网络。
而今,3G要想赢得这种高度认同,无论对运营商还是普通用户,同样需要“一个渐进与成熟的过程”。
反观国外3G发展,亦走过了从朦胧、观望到大力发展的艰难道路。早在数年前,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就已相继迈入3G时代。然而,在3G启动之初的2001和2002年,许多运营商几乎没什么作为,反而为获得3G牌照背上巨额债务。至2005年后,全球3G市场才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至今,3G全球商用已有近10年时间,但实现盈利的运营商仍寥寥无几。
决定3G商用发展前景的,除了3G网络的完善,更重要是3G技术能否尽快转化为市场喜爱的业务应用。前者是网络基础,后者才是有效引发新需求、拉动新消费的根本法宝。
3G应用较为成功的日本,正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从而实现了盈利。他们认为,3G成功的关键在服务,要不断推出用户喜爱的服务,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b] 2G将与3G长期并存[/b]
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眼下的3G更像一个美丽的许诺和愿景。
你会用3G吗?当这个问题抛向20位受访者时,其中12位的回答是,“不会,至少今年内不会换3G手机,因为不需要。”大部分受访者对手机的需求,是语音通话和短信两项基础功能。
尽管已经进入3G时代,但市场需求并不是以是2G技术还是3G技术来决定挑选的。中国电信业资深专家李默芳指出,3G提供的数据业务、互联网业务本身很多样,但需求是发散的,没有任何一种业务能像话音业务那样人人需要。
而从目前发展看,3G并不存在杀手锏(或颠覆性)的业务,语音通话仍然是重要的支撑业务。在全球,3G商用已近10年,但2G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即是明证。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6亿多2G用户,2G网络相当成熟,且终端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用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态势下,用户从2G过渡3G是一个漫长过程。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则表示,中国3G的建设需要时间,2G还将存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国通信市场在发展新用户方面仍存在巨大潜力,三大运营商将继续为2G网络争取新用户展开激烈竞争。
[b] 真正的互联网手机出现尚需时日[/b]
在眼下关于3G的种种热炒的概念中,最具诱惑的莫过于互联网手机。
所谓互联网手机,就是把手机外观设计和互联网功能设计融合起来的一种手机。与传统手机不同,互联网手机可以将原本需要依赖电脑才能实现的诸多移动互联网应用,自如地“腾挪”到手机终端上,如手机购物、影音视听、在线游戏、邮件收发、博客更新等,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在线”。
然而,在3G商用之初,真正的互联网手机其实只是一个梦想。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目前,还没有一家通信运营商能真正实现手机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
这种完美结合需要至少以下条件:一个较大的手机屏幕,方便阅读、操作;高度、稳定的移动上网速度;丰富的内容供应,通过手机能查阅海量信息;有便捷的电子商务功能,如手机购物、手机消费等。
而这些功能,在现阶段,运营商还难以完美呈现给消费者。3G网络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运营商需要与内容提供商(SP)、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深度磨合,运营商还需要探索良好的盈利模式来保证未来的持续投入。这一切,都需要“让时间来说话”。
一个浅显的比喻是,使用互联网手机如同驶上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如果通达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5A级景区,游客自然纷至沓来,如果通达的仅是一个小型农家乐,游客的兴致就会大减。
电信业内指出,与3G商用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相匹配,互联网手机走向成熟所需要的时间跨度,至少在3-5年。
恰如一首歌所唱,“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3G商用之初,消费者需要拨开浓雾,理性消费。
[[i] 本帖最后由 daizi2000 于 2009-5-4 11:41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