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f 2012-3-19 09:09
平衡
最近论坛看空之声一片,感觉有一边倒的趋势,失去了平衡,那我就作为不同的声音来平衡一下,同时也探讨一下股市的平衡之道。
第一、做多和做空操作上表现都是买进卖出,但是本质是有区别的,做多重在每次调整都是买进的机会,并且仓位较重,一直重仓甚至满仓持有就是最大的做多;而做空则重在每次上涨都是卖出的机会,随着目标的实现仓位应该越来越轻直到空仓,一直空仓就是最大的做空。当然各人有各人适合的方式方法、喜欢偏好,我倒不关心你持有哪只股票,我只是好奇你近期的操作,因为大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是尽量不碰少碰的,大都追捧亏损重组ST的概念,我自认也没这个本事抓到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信可以看看最近这轮从2011年4月到2011年12月的熊市,你看好的的哪只股票有好结果的。你应该是看空地产、钢铁、看空股市的,包钢没有去养猪但是有稀土题材,很明显你看好的是稀土行业,这里插一句突然想到武钢养猪的问题,说明中国的钢铁业处境艰难,同时农业养殖、畜牧业前途光明,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很正常,就像当年房地产火热的时候是人是鬼都要插一脚,钢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没错,难道农业养殖业、畜牧业就不是中国经济了吗,有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个行业必然会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万科仍然一直在做地产,说明你认同对于龙头企业房地产依然有发展空间,调控的结果非但不会让房地产退出历史舞台还能让龙头行业脱颖而出。如果做多包钢、万科,那是不是说包钢有可能在钢铁板块整体调整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同样万科也可以在地产板块整体下跌的情况下独占鳌头。如果市场走出钢铁、地产继续上涨的局面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包钢等带领整个钢铁板块走出低谷,万科等也带领整个地产板块走强。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的预测,最后还是要市场给出答案。
第二、股市不是所谓的实体经济的预期,而是毫无疑问的肯定就是实体经济的预期,股市先于实体经济见底而见底,先于实体经济见顶而见顶这是客观规律,我们没有看到过哪个国家的股市可以违背这一大规律的,如果有也是非常短暂而且后面必将遭到经济规律更加严厉的报复和修正。你要问我看好这个底部的理由,我可以给你一大推,我之前的帖子也说过很多,这里就不重复和罗列了,有兴趣可以翻翻我的贴,之前我在2134的时候就说过调整基本到位了,2134即便不是未来大盘的最低位置,也是次低位置,而且很可能是投资优质股和先于大盘见底的未来主流强势股的绝佳位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看你关注的股票从那个时间到现在的表现就知道,现在看来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估值底和政策底已经很清楚了,不能确定的就是市场底和经济底。首先市场底总是先于经济底,而且市场底部都是走出来的,当身在底部大部分人浑然不觉,当走出来了回头再看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底部,但是大好机会已经错过了。如果非要我给出一个标志,有位兄弟说得好,每一次政府想要干的事,都没有干不成的。说到底,这个市场是政府开的,当年邓小平就说先开起来,不行就关了。政府是最大的庄,没有谁能玩得过,比如近几年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在地产问题上地方政府、地产商、金融等利益集团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其实结果大家心里都清楚,时间早晚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是一个政策市,只要不违反客观规律,历史也无数次证明每次历史大底的位置也都和政策底相差不会超过2、300点,这也是规律,有兴趣的自己去验证一下就知道,我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了,而这次市场在2300的政策底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样我也可以反问你认为股市没有见底的标志是什么,你又怎么知道实体经济有比你看到的未来还要低的底呢。还有“实体经济上去了,股票不一定涨上去;实体经济上不去,股票就肯定不会涨上去的。”这句话我以为你说的是实体经济和股市的表现形式和先后顺序,那就应该把股市放前面说才妥当,正常情况下,股市上去了实体经济就有可能上去,股市上不去实体经济根本不可能上去。如果非要倒着说也行,实体经济上去了股市肯定早上去了,实体经济上不去,股市也可能上去但是很可能上不了多高走不了多远。
第三、我虽然没有看很多关于日本经济的书,但我知道日本实际上提供了一本发达世界的危机的经典教科书,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泡沫破灭的情况。实际上日本的债务DGP比重达到了严重的失衡,超过了200%,现在还在不断增加。这提醒我们在发达国家的风险,很有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到不可挽回的局面。去年他们还遇到海啸和核泄漏的灾难,所以日本股市的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决定股市的不仅仅是实体经济和经济危机、债务和债务危机、生态环境和生态危机也是决定股市的重要因素。我之前面问的是日本股市的问题,而你说的日本经济中的企业外包是一个问题,但是怎么看都不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首先外包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而制造业中也不是全部企业有这种需要,外包主要考虑的是劳动力资源和成本还有对口适销市场的便利及运输成本,核心技术也必定在国内,不可能全部外包,外包的确会分流一部分利润和贡献,但是不能说不用养活本国的中小企业、本国国民,以至于发生危机把本国经济都拖垮。再有如果这个问题对日本来说真的严重是主要矛盾的话,那回个头来看中国,比如外包在中国的话,即便经过再分配,总是对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的,那应该更看好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股市才对,因为按照之前你的逻辑这么优秀的企业都在中国外包对中国贡献了,而这又是主要矛盾,这好像又和你之前说的看空中国实体经济又自相矛盾。
第四、现在全球股市除了个别比如有债务危机的国家是不是都在走好这个只要去看一看就知道,其实看图更直观,这里来看一组数据,表现最好的就不列举了,来看最差的,最近一年表现最差的希腊-52.53%、葡萄牙-20.93%、上证-17.95%、西班牙-17.43%;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西班牙-0.44%、约旦-0.12%、葡萄牙1.71%、以色列2.21%;最近六个月表现最差的希腊-11.58%、葡萄牙-7.41%、越南-4.07%、上证-3.13%;最近三个月表现最差的约旦-0.14%、以色列1.49%、澳洲3.46%、西班牙4.01%;最近一个月表现最差的印度-3.79%、希腊-2.58%、西班牙-0.83%、捷克-0.17%;最近两周表现最差的埃及-4.22%、捷克-2.33%、上证-2.27%、加拿大-1.16%;最近一周表现最差的埃及-4.1%、上证-1.42%、马来西亚-0.48%、捷克-0.37%。美国股市的案例告诉我们决定股市的不仅仅是实体经济和经济危机、金融和金融危机、债务和债务危机也是决定股市的重要因素。美国的金融危机应该是最近几年决定他的股市的主要矛盾,而他的债务和赤字的确是个大问题,每当危急时刻就印钞票呵呵,虽然一直没有恶化到债务危机但是一直在边缘打转,这和目前美元在国际上的货币地位有关,也和有着象中国这样的冤大头有关,一月份中国又增持了美国国债至1.1595万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这里面短期来看确实也有你提到你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关系在里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和我国的股市有着小孔成像的关系,表面上美国的债务危机短期达到平衡得到了缓解,转嫁了部分风险,不过长期来看如果美国不拿出切实有效地办法从根本上改善债务状况,一旦问题恶化就会引发债务危机,那个时候又将是一枚重磅炸弹,这也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如果一再的违背经济规律未来必定会吃到苦果,这里面不光是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不会幸免,而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也必定不能独善其身。希望未来一方面看到美国欧洲的经济真正好转,重视并改善债务和赤字状况,另一方面中国也要逐渐降低持有外债,将重心放在国内的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降低赋税、改善民生、扩大刺激内需消费。这一点是我们必须长期重视和密切关注的,一旦失衡就会爆发危机,股市当然首当其冲要遭殃。这里多说两句,中国赋税负担世界第二,国库有了钱就来做这种傻事,长期来看一方面怂恿了美国高负债高赤字的恶习,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内需和经济的发展,也许是从全球大局出发,如果中国不做冤大头美国和欧债危机就会进一步恶化,短期虽然达到平衡缓解了矛盾,但长此以往扬汤止沸终归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好在最近税制改革等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问题只要重视开始解决和改善就好。
第五、还是回到国内,我没有做很多调查,同时我很希望有哪位调查过的能告诉我他的调查结果,但是我知道中国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比你看到的还要多还要严重。比如金融有问题,拿银行举个例子,银行的高盈利问题,表面上银行的利润在各行业中首屈一指,在实体经济举步维艰的11年甚至一些银行高管都表示银行自己赚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银行的暴利和为富不仁已经到了引起公愤的程度。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才知道,银行的收入中近8层都是利差收入,这和政策红利有关,也多少和传统的计划经济遗留问题有关,目前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5,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6.5,上浮以后平均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8.01,有4个多点的利差,而国外只有一两个点。同时国外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大部分是中间业务收入和理财收入,我国长期的负利率一直是盘剥老百姓的一座大山,未来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包括利率水平肯定要和国际接轨,这又涉及到CPI等指标的调控,这也是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到时候银行的利润大打折扣,在股市的市盈率也会大幅提高。加上去年底中国231个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达3.9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222亿美元),大部分债务都来自银行贷款,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欧洲救助资金的规模。而且从银行年初的信贷规模看现在实体经济对银行的信贷需求也大幅下降,所以我国银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还有债务问题,特别是地方债务问题,2010年中国地方债务余额达10.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直接责任达9万亿元,占可支配收入86%。高额地方债务成为中国经济中期最大系统性风险。去年年底又爆出由于中国四万亿投资导致的债务危机正式爆发,理由是年底将有2.62万亿债务到期。据彭博社报道,已经有11个省级政府平台正在延期支付301亿的利息,银监会正在研拟延期还贷细则,一旦细则出台,中国政府等于宣布继美债欧债危机后,正式爆发债务危机。其实这个说法言过其实了,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虽然面临问题,但与欧美债务危机并不同,“平台贷确是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都要重视,解决基础建设与其融资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基础建设惠及子孙后代,不能让当代人承担全部成本,而是所有受益者都要负担。可见,这完全异于欧债危机”。中国公共部门负债水平总体还在安全区,在风险防范上,区域、项目应当区别对待,标本兼治的制度建设才是关键。地方政府债务的确很高,但由于政府强势,会向本世纪除剥离银行不良资产,股市圈钱一样让人民消化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都远远没有到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那样危言耸听的程度。再有信任问题,比如制度体制不完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等等,同样也都没到信任危机。再来说一下房地产调控,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你说的现象不是现在才有才发生的,前几年比这个还要厉害,而且在股市上已经充分体现,如果不进行房地产调控就会象当年的日本泡沫破灭爆发经济危机,具体论述可以参考我发的问道上篇——转型之路,那里面比你说得还要严重,但是他依然只是问题不是危机,充其量最多也是危机边缘。我想这些你看过之后更要恐慌了,得出中国已经不可救药了呵呵,其实这些咋一看吓人,实际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看看世界上哪个国家在经济上、债务上、信任上等等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美国的情况,我就不一一具体分析了,再来看看他的股市表现,难道他现在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实际情况并不是的,很多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当问题恶化到危机或者是危机边缘的时候及时让其达到平衡,只要平衡了就不会失衡同样就不会失控,问题和危机就会改善,股市当然就会走好。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到现在我们看看他的实际情况和股市的表现就知道。再对比我们自己的情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看到的也许比你们看到的还要多还要严重,有些可能已经在危机边缘,所以我们的股市才处于历史底部,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他们在达到一个平衡,有些问题即使没有根本解决但是短期也达到平衡,只要平衡就不会失衡失控,问题就会改善,这就是规律。其实目前多空的分歧归根到底就是危机是否爆发的分歧,也就是问题是否恶化的问题,如果上证下跌到2300以下应该就是处于危机边缘,跌破2132那就意味着危机爆发。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的情况是上证从2132上涨到2478,然后回调到2366,目前仍然是良好的,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到底是什么着陆让事实来证明。
第六、问题和危机也许只是一步之遥,如何避免问题发展为危机才是我们重点关心的。其实我们注意到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保持好平衡,就不会失衡失去控制,只要不失衡失去控制就不会恶化为危机,从而情况就会好转,问题就会解决。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调整到一个相对低位多空会保持一个平衡,然后多方战胜空方不断走好,这就是平衡攻守之道。中国是一个最讲究平衡之道的国家,从阴阳太极、五行八卦、生死轮回、强弱循环,无处不体现出平衡的迷人魅力。在股市中也是如此,比如空方一直占优势使指数下行到一个相对低位,在调整的同时空方的量能也在不断减弱萎缩,同时多方的量能在不断积聚增加,渐渐达到一个平衡,形成一个支撑,进而演变为一个平台,终于打破平衡形成突破上行,直到下一个平衡建立周而复始。相反多方一直占优势使指数上行到一个相对高位,在上升的同时多方的量能也在不断减弱萎缩,同时空方的量能在不断积累增加,渐渐达到一个平衡,形成一个压力,进而演变为一个平台,终于打破平衡形成破位下行,直到下一个平衡建立周而复始。再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们知道美国的债务和赤字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以至于标普还下调了他的评级,而他的股市不断走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债务问题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因为有中国这样的冤大头增持他的国债,使他的债务在短期内达到一个平衡,他的情况就会好转,体现在股市上就会不断走高。但是如果他的债务继续增加又没有人愿意增持他的国债,这种平衡就会打破,就会失衡失去控制,情况就会恶化甚至演变为危机,股市当然也会在第一时间下行。
最后顺便提一下养老金入市,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但如果放在一个长远期看,如果是一个长期大牛市,一个不断创新高的超级大牛市,参与的长线资金都是赢家。美国推出401k计划之后走出了一轮长达20多年的大牛市,居然有人说是大利空,如果今时今日我们还在这里为这个争论我只能表示悲哀。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广东省已经通过社保基金理事会先期进入,两会以后部分省份养老金就会先行试点进入,养老金入市涉及财政部、人力社保部、地方政府、社保基金理事会、证监会等多方面,近期急需解决的就是程序和制度办法的完善理顺,形成长效机制,还有就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养老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棺材本,换句话说是输不起的,好比航空母舰,养老金入市不是来托市的是长期投资获取收益的,它的性质是长期资金,有利于形成长期的超级大牛市,毋庸质疑绝对是重大利好。
五年之前温家宝总理对中国经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警醒,他说中国经济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他这句话用来形容之后发生的情况是恰如其份的。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主要是取决于投资和外部需求,需求主要是发达世界的需求,因此仅仅是这样一种依存在未来不可持续,不能够让中国达成历史性的趋势。必须从外需的推动更多转向内需的推动。对中国来说,目前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执行、实施经济的一个剧变。尤其在十二五计划之内进一步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包括社会保障、降低储蓄率、降低赋税、改善民生等实际内容,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虽然制约我国经济较快成长的因素在增加,比如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弱化,人口红利在减少。但是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总体还没有改变。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工业发展仍然很快,同时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相当大比重是为世界市场服务的。特别是城镇化将极大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人均消费型支出增长很快,这将提供强大的需求力量。此外,城镇化率的提高,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较快增长。如果有强大的需求拉动,这个经济体能不增长吗?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式,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未来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都可能使经济复苏形势出现反复甚至探底。但是只要把握好平衡这个主题,问题就不会演变为危机,矛盾就可以化解,风险就可以控制!
jety_yu 2012-3-19 11:00
拜读P兄大作,洋洋洒洒,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的经济股市状况。
lowpower 2012-3-19 20:48
风兄这个时候的一篇贴子就好比是在大雨的荒郊外, 远远看到一处小屋,让人看到了希望, 心头暖暖的, 又有奔头了...
水墨女人 2012-3-19 21:43
回复 1楼 的帖子
你问题多的原因是你站在对立的角度看待别人的观点,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说再多有用吗?汽柴油价格又一次上调。你说这是对经济利空呢还是利好呢?
“最后顺便提一下养老金入市,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但如果放在一个长远期看,如果是一个长期大牛市,一个不断创新高的超级大牛市,参与的长线资金都是赢家。”这是你自己说的话,请仔细看你所说的长线。而你在海棠的帖子中却说“后面会进入主升浪,突破加速上涨一触即发”,那个时候貌似没有长线一说。再结合你最近的操作,怎么看你也不像一个长线做票的人。
“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我想就这句话问问楼主,你怎么得出大势所趋这个结论来的?养老金又为什么要入股市?在你眼里养老金入股市好像是为了救股市一样,我真想笑,呵呵,救股市都得动用我们的养老金了,这和一个赌徒把自己的保命钱拿出去赌有区别吗?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棺材本,换句话说是输不起的,好比航空母舰,养老金入市不是来托市的是长期投资获取收益的,它的性质是长期资金,有利于形成长期的超级大牛市,毋庸质疑绝对是重大利好。”股市是零和游戏,这一点你是承认的。既然养老金是不能赔的,那么请问谁赔呢?你又怎么能保证你自己就能在这个“长期”牛市中盈利呢?还有一点,这个世界上你见过只赚不赔的买卖吗?养老金输不起。呵呵,它就得输你挡的住?
请楼主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先。尤其是请你回答一下你怎么判断出: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我还真没看出来养老金入市所表现出的大势所趋。仿佛养老金不入股市,养老金就不能称呼为养老金了。
[[i] 本帖最后由 水墨女人 于 2012-3-19 22:01 编辑 [/i]]
23点 2012-3-19 21:47
上周去书城时翻到一本有关张化桥的书,里边作者提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股票是拿来做长期投资的工具,找一家好的上市公司,然后买入持有10年乃至更久,那样每年的分红将会是很可观的一笔。所以风兄提到的养老金入市,现在应该是个很好的时期,长期持有将会是大赢家,当然也不排除那个神经质的经理半路卖出亏损的情况出现。
xin567xin 2012-3-19 22:13
楼主的大论洋洋洒洒,值得认真拜读。论坛里面感觉最近还是谨慎的稍微多些啊。
hua1392 2012-3-20 00:11
感谢楼主写作那么长的文章,我仔细从头看到尾,虽然当中一些不是很理解,不是很看得懂,但是论坛有你更精彩啊。
psf 2012-3-20 00:11
[quote]原帖由 [i]水墨女人[/i] 于 2012-3-19 21:43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0835&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问题多的原因是你站在对立的角度看待别人的观点,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说再多有用吗?汽柴油价格又一次上调。你说这是对经济利空呢还是利好呢?
“最后顺便提一下养老金入市,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 ... [/quote]
今天太忙,先回答你两个问题:呵呵又是老生常谈了,08年6月20号我就专门对“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影响”发表过分析,幸好论坛还保存有珍贵文档,刚才我找到了,这里先要向论坛和版主们表示感谢!
名字叫:股海浮沉(完结篇 我们很幸运——黄金时代悄然而至/BX计划:收获季)
这是地址:[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073773&highlight=%2Bpsf]http://www.sexinsex.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073773&highlight=%2Bpsf[/url]
如果嫌麻烦我把原文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
080620
除了BX专栏每天坚持,其他好久没有整理更新了。最近比较烦,单位的事还在扯皮。今天大家对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影响比较有兴趣,我也谈一下我的看法吧,供参考。
简单来说短期利好,中期利空,但长期利好。短期利好看今天的盘面就知道,中期利空ppi、cpi可能大家这两天都听出老茧了我也不多说,长期来看国家的限价机制好像短期对通胀有所制约,但没有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通胀没有从长远和从根本上解决,一天不打破限价机制一天就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说详细点(以下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没兴趣的可以略过)
油价上调短期内可能推高通胀指数,但长期扭曲的资源品价格体制才是高通胀的“元凶”,理顺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价格上涨压力。同时,调高油价对“菜篮子”影响有限,与中低收入阶层的通胀感受关联度不高。推进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经迫不及待。
油价补贴实际上主要使中高收入阶层受惠,这是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如果暂时不考虑生产资料对生活资料的影响,油价补贴相当于来自于广大民众和企业的财政收入,却仅仅给社会上少数富裕群体带来直接实惠。这只会加重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加大民众的通胀感受。
实际上,全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油价上调”,即6月1日开始实行的“限塑令”。据测算,今后每年我国可以因限制塑料袋而节省全国耗油量的0.2%。目前,在菜市场和超市中,大多数民众开始使用自己携带的包装袋,而少数较富裕群体不在乎几毛钱,仍旧宁愿购买塑料袋。这再次证明了不同阶层对于资源品价格的态度。“限塑令”以市场机制方式使得资源消耗的成本得到合理分摊。
央行曾经多次指出,治理通胀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舒缓民众的通胀预期,因为通胀预期往往会对推高未来的通胀水平产生压力。
短期来看,油价上调难免会加重通胀压力。但PPI承受的油价上涨压力显然要大于CPI,在传导过程中,这一压力会被逐渐消化。去年油价上调对通胀的短期影响被混杂在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中,难以确切计算出。不少专家测算,油价每上调10%,推高CPI涨幅约0.5个百分点。有的分析人士表示,只要CPI涨幅在8%以下,就可以承受油价上调的压力。当然,CPI有可能会上两位数,这个就要提高警惕了。所以需要一个时间消化的过程,有待进一步观察。
今年一季度,石油和电力成为亏损最严重的行业,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因此市场上关于调油价的呼声再起。尽管很多分析人士预期,在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和奥运会之前,油价不会上调,但成品油价格改革的确早已经提上日程。
央行金融研究所也表示,在成品油价格和电价管制的背景下,为确保成品油和电力供应,需要增加对相关行业的补贴或减税。从中长期看,补贴政策既会形成财政沉重负担,又不利于发挥价格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调节作用,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这一观点揭示了油价补贴与通胀的真实关系,长远来看,油价补贴是推高通胀的因素,而不是减缓价格上涨压力。
很多专家认为,油价补贴相当于以粗放经营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生产廉价的商品,其实是在补贴国外消费者,提高国外福利水平。从货币层面来看,油价补贴越多,只会使得这种贸易方式产生出更多顺差,并回流国内,加重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调高油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问题,转变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为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这对抑制通胀的意义可能不小于加息等货币政策。
————————————————————————————————————————————————————
看完之后就知道我的看法和观点了,对了今天发的这个贴正好也有相对内容,又有新的支持论据了“我国长期的负利率一直是盘剥老百姓的一座大山,未来我国的价格体制改革包括利率水平肯定要和国际接轨,这又涉及到CPI等指标的调控,这也是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很显然,明天我看好,特别是资源类的股票明天很可能大涨。要不咱们又实践检验一次呵呵。
这里正好问答你第二个问题,我像不像一个长线做票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怎么做的,不要以为包钢稀土只有你在做,看看上面这个08年的帖子做了多久,论坛里的老人都知道。
人总是会不断成长和成熟的,特别是虚心的人,王婆卖瓜哈,至于我现在的操作,我说过我会尽可能的回避我看到的任何风险,表面看我好像是短线和超短线,特别是近期,但是从本质上我知道,和下降周期正相反在一个上升周期必须是以一个中长线操作为基础的操作思路,可以说是一个长中短线兼备的实战手法。如果有兴趣仔细看看这个贴的第一点也许你会有领悟,不要以为别人都是错的,这里面有我自己多年的心血和教训的结晶。说具体点,就象现在的点位现在这个时机是一个长短俱佳的介入时机,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今天早盘我已经满仓。
[[i] 本帖最后由 psf 于 2012-3-20 02:21 编辑 [/i]]
xhlsh 2012-3-20 09:32
在一片看空声中,我只想弱弱地说一句,今年是12.5的第二年,转型迫在眉睫,新兴产业百废待兴,众多利好政策正在酝酿之中,社保、保险、养老金择机入市,IPO发行制度正在改进等等。都在给市场攒聚反弹动力,只待一朝而发!2012是改朝换代奠基的一年,也将是股市崛起的一年!短线来说,尽管大盘经过三日的震荡调整,但赚钱效应并未受到影响,已有900多个股票创出今年反弹以来的高点。
coolguyyang 2012-3-20 10:27
我认为成品油价上调本身是和欧美的一种博弈,趁还可以接受,有空间的时候调,然后当欧美开始放闸流出货币的时候再硬抗住不让油价涨,让欧美的流动性难以近来,只能在自己那里消化.
psf 2012-3-20 20:50
[quote]原帖由 [i]jety_yu[/i] 于 2012-3-19 11:00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06828&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拜读P兄大作,洋洋洒洒,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的经济股市状况。 [/quote]
过奖了,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认识也是有限的,有时候甚至是肤浅的,我说的也不一定对,看错了其实也没什么,知错改正就好,尽可能全面深入的看问题总要客观理智得多也从容得多,起码可以尽可能的接近正确。
psf 2012-3-20 20:53
[quote]原帖由 [i]mjy946946[/i] 于 2012-3-19 19:12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17015&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l楼主的大作我们拜读了,感觉心中有底了,X大大给您很多分,羡慕啊,再次支持你,学习 [/quote]
[quote]原帖由 [i]lowpower[/i] 于 2012-3-19 20:48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19357&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风兄这个时候的一篇贴子就好比是在大雨的荒郊外, 远远看到一处小屋,让人看到了希望, 心头暖暖的, 又有奔头了... [/quote]
谢谢支持,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兽神将帝陨 2012-3-20 20:58
所谓多,空都有自己的理由,一切市场说了算。持币持股看自己认可的风险。保本第一,稳定收益。
人类 2012-3-20 21:03
真不错,请问我能不能转载到我的博客里去啊?
alexhao2010 2012-3-20 21:25
[快讯]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运营广东千亿元养老金
养老金来了,看看明天怎么走。
psf 2012-3-20 22:27
[quote]原帖由 [i]23点[/i] 于 2012-3-19 21:47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0954&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上周去书城时翻到一本有关张化桥的书,里边作者提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股票是拿来做长期投资的工具,找一家好的上市公司,然后买入持有10年乃至更久,那样每年的分红将会是很可观的一笔。所以风兄提到的养老金入 ... [/quote]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美国的股市就是一个不断创新高的长期超级大牛市,老巴很幸运,他的思想是比较成熟的,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处国家的市场也是一个成熟比较早的市场,而养老金入市当年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好契合了他的想法,所以他成功了。如果他是在中国,可能他现在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并不代表他的思想不够成熟,恰恰相反,因为我们的这个市场还太年轻,还不够成熟,但是同样也才更有发展更有潜力。当这个市场成熟发展起来,只要他能一直坚持总会成功,因为实践证明一个成熟市场的最终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就应该是这样。就好像短期看人类社会可能退步,但是从一个长远期的视角,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任何违背历史车轮的人都将是螳臂当车。
我的观点也很鲜明,养老金入市不是为了救市托市,是长期投资获取收益,长期来看肯定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资金都是趋利的。我国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票,8年里年化投资收益率达18.61%。总体上看,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依然大大高于同期的通货膨胀率。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8689亿元,在2001年—2011年的11年里,全国社保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847亿元,年均收益率为8.41%,比同期通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从社保基金的成功经验看,股票投资收益波动大,但只要在合理价位上购买股票,坚持长期投资,从长期看,仍可获得比固定收益产品更高的收益。业内人士也认为,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养老金就已经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股市的稳定器,也从中受益,实现了较好的保值增值。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太单一,只能投资债券和银行存款,而且银行存款占比高达90%,投入证券市场的比例非常小,在没有风险的同时,收益率极低,甚至没有跑赢同期CPI。当前,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加,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通胀压力以及投资渠道的单一,拓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势在必行。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养老金入市也势在必行。股票市场和养老金之间可以实现共赢,互有需求,相互促进。一方面养老金入市,有助于提升股市信心,也可以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另一方面,投资股票市场有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相对其他投资品,将带来较大幅度的增值。事实上,养老金入市是国际惯例,美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投资主力,而机构投资者的主体正是养老金,如加入国际期货组织的34个国家中,国家控制的养老金投资占市场总量的28.5%,私人养老金占40%。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在整个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没有确定前,会选择个别省市进行投资运营试点。据悉,两会之后很快会有进展。
还有,今年两会提出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有3个提案,一是促进银行资金入市,二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加快推出国债期货 ,三是落实证券法通讯调查。此外,近期关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消息也此起彼伏。今年2月,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除继续引导、支持和服务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机构进行证券投资外,还应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作为回应,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两会期间表示,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还要统筹研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资金可能需要设定相应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要控制好风险。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正在研究关于引入银行理财产品等资金方面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充分揭示风险,并让投资者自行选择判断”。据统计,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相当庞大,规模以数万亿乃至十万亿计。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即便只是较小的比例可投资股市,对A股的资金面也将构成实质性利好。
此外,QFII未来额度也有望进一步加大。市场消息称,外汇管理局批准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在初始阶段获得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投资3亿美元的QFII额度。据悉,科威特投资局此前共申请了10亿美元的投资配额,即单个外国机构投资者能获得的最高限额。此外,韩国央行周一表示,中国政府已授予其3亿美元的人民币证券投资额度,韩国央行称,准备工作一旦完成,将尽快开始投资中国资产。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韩国KIC日前也获得2亿美元投资人民币计价证券的投资额度。外管局称,近期我国国际收支形势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将适度加快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节奏,并不断加强信息公布的透明度。已向外汇管理局完整递交申请材料的新获批资格的QFII均已获批额度,与证监会QFII资格审批基本保持一致。近期市场传闻称两会后QFII总额度有望大幅扩容,总体规模将在现有300亿美元基础上增加一倍,同时还可能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也表示,证监会对QFII资格的审批步伐在加快,“扩大QFII额度一事还在推进过程之中”。等等这些都将是A股资金面的实质性大利好。
[[i] 本帖最后由 psf 于 2012-3-20 22:31 编辑 [/i]]
psf 2012-3-20 22:42
[quote]原帖由 [i]xin567xin[/i] 于 2012-3-19 22:13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1779&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楼主的大论洋洋洒洒,值得认真拜读。论坛里面感觉最近还是谨慎的稍微多些啊。 [/quote]
多谢夸奖,是啊,市场近期已经开始调整,谨慎为主,参与以超短线为佳,空仓轻仓仍是上选。
psf 2012-3-20 22:47
[quote]原帖由 [i]hua1392[/i] 于 2012-3-20 00:11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5026&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感谢楼主写作那么长的文章,我仔细从头看到尾,虽然当中一些不是很理解,不是很看得懂,但是论坛有你更精彩啊。 [/quote]
谢谢兄弟的支持,我是想到哪写到哪,有看到的写到的,当然也有没有看到的没有写到的。
呵呵,看到多少是多少,看到就好。
[[i] 本帖最后由 psf 于 2012-3-20 22:48 编辑 [/i]]
psf 2012-3-20 22:54
[quote]原帖由 [i]xhlsh[/i] 于 2012-3-20 09:32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9045&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一片看空声中,我只想弱弱地说一句,今年是12.5的第二年,转型迫在眉睫,新兴产业百废待兴,众多利好政策正在酝酿之中,社保、保险、养老金择机入市,IPO发行制度正在改进等等。都在给市场攒聚反弹动力,只待一朝而 ... [/quote]
多谢主席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你就想黑夜里寒风中的一盏灯火。我坚信,随着矛盾的化解、情况的改善、问题的解决,你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掷地有声。
psf 2012-3-20 23:26
[quote]原帖由 [i]coolguyyang[/i] 于 2012-3-20 10:27 发表 [url=http://www.sexinsex.net/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829971&ptid=4340286][img]http://www.sexinsex.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认为成品油价上调本身是和欧美的一种博弈,趁还可以接受,有空间的时候调,然后当欧美开始放闸流出货币的时候再硬抗住不让油价涨,让欧美的流动性难以近来,只能在自己那里消化. [/quote]
兄弟注意这一段“很多专家认为,油价补贴相当于以粗放经营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生产廉价的商品,其实是在补贴国外消费者,提高国外福利水平。从货币层面来看,油价补贴越多,只会使得这种贸易方式产生出更多顺差,并回流国内,加重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只要条件允许,就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本质上看,调油价是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机制,而国际上流动的货币也会自主选择,如果我们的成品油价格相对国际价格过于低廉,疯狂的流入就是必然的结果,从而形成输入性的通胀,这也是对外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选择。不知道你说的不让油价涨为什么能让国际货币不流进来。 另外要注意,在本国各类商品价格向国际价格靠齐的过程中,本国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也是从国外输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