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czcsl 2012-7-26 13:30
决策层救市序幕正式拉开 空军请注意
此次决策层启用了振兴区域经济的计划措施救市,有利于相关受益板块的炒作,这将促使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周四局部概念股的大幅走强已经说明了端倪。因此在大盘目前的点位,看空的投资者也必须注意,这结构性行情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周四早盘,大盘再次创出新低后,又一次迎来了多方有力的回击。从行为分析来看,多方的底气源自于决策层救市序幕的正式拉开。周四的消息面有:诸多振兴区域经济的计划措施,如国务院进一步实施促中部崛起战略、贵州将出3万亿发展规划、长沙发8千亿刺激计划、广东省金改方案公布等。
在前两个季度经济数据明显下滑带,这一系列的措施,特别在中央国务院推出振兴区域经济的计划,预示着高层救市序幕正式拉开。这反应到股市上来,区域经济的振兴将会更加大A股结构性行情的机会,这意味着,未来谁能把握住结构性机会,谁就能取得超额的收益。因此投资者对于手中的个股必须要多加注意,不在结构性行情中的个股,必须斩仓出局。(沪深两市板块资金流向)
上帝给予人类一个难题的时候,往往也给予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中国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必然会促使管理层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救市措施,这在A股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如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当时亚洲经济被国际资本家狙击的是节节溃败,而就在这非常时刻,朱镕基总理在当时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其效果也颇为显著,这也催生了A股99年到2000年的牛市行情;又如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时候,管理层也是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刺激经济措施的政策,从而让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A股也在当年10月见底后,出现了09年的一波小牛市行情。
现在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管理层再次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根据蛛网博弈推演平台来看,其振兴区域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发挥中国各地的优势,实现地域优势互补,像美国那样,各大洲的经济都有不同的特色,同时又相互补充着。而从行为分析来看,振兴区域经济不仅能缩短地域间的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还能在短时间内刺激中国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这在股市中体现在,区域经济的振兴意味着调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而在调结构大背景下,A股反应出来的自然就是局部的结构性行情了。
我们认为,此次决策层启用了振兴区域经济的计划措施救市,有利于相关受益板块的炒作,这将促使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周四局部概念股的大幅走强已经说明了端倪。因此在大盘目前的点位,看空的投资者也必须注意,这结构性行情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整理中积蓄能量 底部区宜向上看
本周单日行情表现极度弱势,沪指连续三个交易日在5日均线以下整理,成交量及成交额双双萎缩。单从技术形态看,2月下旬和5月上旬形成的“双头”特征明显,长短均线均空头排列无支撑,如果将上证指数调到周K线显示界面,更是显而易见的连续破位,动量缺乏。以上种种,可以作为大盘上周反弹无果继而本周弱势表现的解释,甚至可以作为大盘后期持续下跌的原因。前期我们在谈到极限点位时曾提到,从保持市场信心的角度出发,不宜轻言“不破不立”。本周沪指点位创下三年以来新低后,市场并没有出现“破而后立”的表现,只能说投资者关于点位的心理枷锁被打破了,但报复性反弹是遥不可见的。
汇丰银行24日发布的7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5,创下5个月以来最高;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1.2,较6月份(49.3)环比上升,同时创下9个月以来最高。虽然数据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但市场并未予以积极反应,充分体现出“市场走弱过程中,所有利好均是利空”的特征。前期我们提到目前点位要打开上升通道是需要一点儿刺激因素的,然而一周以来,除了IMF欲停止对西班牙和希腊的援助以及德国经济部长希望希腊自动退出欧元区的消息外,最大的利好也就是汇丰发布的经济数据了,但从市场反应看,这一点利好也被直接淡化了。
不过,即便市场如此弱势表现,我们依然坚持底部区域宜向上看的观点。面对市场信心缺失,工信部和人社部均对下半年经济走势表达了较为积极的看法,坚定“稳增长”的信心,政府的积极措施是我们对后市保持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撑之一。但就目前的A股市场表现来看,可操作性极小。一方面是市场仍然处于弱势,某些长期看好的因素被短期波动所掩盖;另一方面是虽然有强势品种,但热点散乱,不易捕捉。以周三的涨停股为例,几乎无法找到统计规律或者发现未来趋势。受北京特大暴雨受灾严重的消息影响,近两日管道及污水处理相关品种表现突出,但这仅是由偶然事件驱动,缺乏持续上升动力。
回顾上周观点,我们认为近两周是比较重要的观察期,市场多空博弈经历前期激烈的较量后,略显疲态。如果双方要酝酿下一步的操作,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整理思路和蓄积动能。从宏观数据改善的情况看,多方具备大趋势潜力;但从沪深300期指本周连创新低的情况看,空方短线势能很足,不易扭转颓势。在此市场环境下,最受煎熬的无疑是广大的普通投资者,一方面有踏空的担忧,另一方面又承受亏损扩大的煎熬。但如果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便出现了最恶劣的情况,大盘继续下行,在考虑到自2008年以来新增市场容量后,下行的空间还能有多少,是否能够承受,或许可以以一份更加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近期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