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没有米 2012-11-2 00:16
今年新上市公司55家业绩变脸 令股民人均损失9.8万
上市公司2012年三季报披露昨日全部收官,整体情况喜忧参半。A股2471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总计1.49万亿元,同比下降1.39%,这一数字与2011年同期18.76%以及2010年同期35%的净利润增幅差距甚大。但与此同时,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盈利正增长的行业由中报时的7个上升至9个,另有6个行业业绩下滑幅度缩减,显示出在“稳增长”措施下,行业盈利情况正在回暖。
然而,让投资者感到头疼的是,“坑人”公司依旧遍地爬。今年154家新上市公司中,有55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占比达35.71%。这55家公司自今年上市以来总计蒸发市值881.82亿元,埋伏其中的89.95万投资者,人均损失达到了9.8万元。
今年新上市公司55家业绩“变脸”
三季报的完结,让此前市场的诸多传闻纷纷尘埃落定。A股市场第三季度出现了放量下跌,全季整体跌幅达到6.26%,这也让处于转型期的证券公司三季度业绩略显“寒意”。券商龙头中信证券(11.19,0.30,2.75%)今年前三季度收获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12.39%;虽然第三季度出现了逆势86.58%的同比增幅,但也是主要得益于去年基数较低以及第三季度自营收益的助力。从环比看,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实际下降了51.3%。
虽然业绩不太好看,但好歹也让今年8月有关“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出现巨亏29亿”的传闻最终被证伪,这应该也让该股投资者松了一口气。然而,更多的投资者可就没这么好运了,三季报公布之后,或许很多投资者都会发现,这依然是一个“坑人”公司遍地爬的市场。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市公司有154家,其中就有55家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占比达35.71%。在此之中,洛阳钼业(8.23,0.25,3.13%)可谓是“变脸”最快的公司。从几成年内第三大IPO项目到巨幅“瘦身”发行,再到上市头两日暴涨,洛阳钼业在回归A股的路上赚尽了眼球,受到游资的热烈追捧。但公司的三季报业绩却未如其夸张表现那样显眼,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30亿元,同比上涨6.46%;然而从第三季度单季情况来看,净利润同比大降34.73%至2.09亿元,每股收益仅为4分钱。洛阳钼业回归A股的时间为10月9日,上市12日即“变脸”的事实,证明着早在其上市前其三季度净利下滑就已确定。
隆基股份(6.64,0.12,1.84%)堪称“变脸王”
这类案例并不少见,洛阳钼业在今年的“变脸”程度榜单上甚至还排不上名次,因为隆基股份才是今年新上市公司中净利润降幅最大的一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34万元,同比下降94.16%。隆基股份不仅前三季业绩“变脸”,公司还预计全年业绩下降幅度为50%以上,原因是“四季度光伏市场继续低迷,光伏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加剧,致使产品价格处于低位,短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小”,这不禁让投资其中的股民哀叹连连。与此同时,珈伟股份(7.650,0.09,1.19%)、百隆东方(7.89,0.08,1.02%)等7家今年新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净利降幅都在50%以上,新股市场陡然变成了比谁“变”得狠的场所。
此外,如果从营业收入降幅来看,科恒股份(36.150,1.06,3.02%)则是另一个“变脸王”。科恒股份今年7月26日上市,发布三季报时上市还不满三个月,业绩就出现大“变脸”。科恒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07亿元,同比降52.49%;净利润4934万元,同比下降了69.52%。科恒股份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放缓所致。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其季报数据可以发现,该公司上游原材料成本已有所降低,而且历年第四季度所创造的业绩占全年的比例正在逐年下滑,这或许意味着该公司全年业绩都很难有所扭转。
耐人寻味的是,隆基股份和科恒股份这两大“变脸王”的保荐人均是国信证券;还有一家净利润同比下滑32.47%的中颖电子(9.150,0.18,2.01%),同样也是该券商保荐上市。国信证券或由此成为今年最“坑人”的保荐券商。
“变脸”公司“坑”掉股民881.82亿
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新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息息相关。上述55家“变脸”公司中,就有50家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下挫,尤其是在三季报揭露后,投资者基本上都在用“脚”投票表示不满。记者发现,这55家公司在上市以来市值从881.82亿元缩水至2087.94亿元,总计蒸发881.82亿元,缩水幅度近三成。这也就意味着,800多亿的股民财富,在这些业绩骤变的上市公司中被蒸发;而埋伏其中的89.95万投资者,人均损失达到了9.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创业板公司“变脸”已经让投资者习以为常,但事实上,“坑”掉股民最多财富的却是主板IPO。以中国交建(4.59,0.05,1.10%)为例,这只差点成为今年最大IPO、其后又缩水三成发行的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达到了14.46%。而自该股上市以来,249.04亿元市值灰飞烟灭,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三季度末持有中交建的95596户股民,人均损失达到了26.05万元。此外,主板新蓝筹股中,广汽集团(5.19,0.09,1.76%)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9.37%,市值蒸发173.09亿元,股民人均损失57.61万元;吉视传媒(8.33,0.15,1.83%)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7.49%,市值蒸发69.06亿元,股民人均损失也有11.61万元。
而如果将两市业绩下滑的1276家公司全部纳入其中,这些公司今年以来累计蒸发市值1.19万亿元;7052.95万投资者在其中蒙受了巨大损失,人均财富缩水1.68万元。
三季报主要数据:
前三季净利润同比下滑1.39%:
A股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总计1.49万亿元,同比下降1.39%,这一数字与2011年同期18.76%以及2010年同期35%的净利润增幅差距甚大;
单季净利润环比下降8.34%:
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总计4767.90亿元,环比下降8.34%,延续了二季度的下滑态势;
51.64%公司净利同比下滑:
两市2471家上市公司中,1276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51.64%;
9个行业盈利正增长:
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的行业为9个,分别是食品饮料、公用事业(1571.429,22.86,1.48%)、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电子、信息服务、房地产、医药生物和家用电器。与今年上半年仅有7个行业保持了净利润正增长相比,电子和医药生物实现扭亏;
6个行业业绩下滑幅度缩减: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14个行业中,有6个相对于中报的下滑程度正在缩小,为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轻工制造、有色金属、化工以及综合。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中报净利润同比下降38.25%,而三季报时下滑24.58%,显示出稳增长政策措施正逐渐发生效用。
15个行业毛利率上升:
23个行业中,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较半年报时相比出现上升的有15个行业,分别为餐饮旅游、食品饮料、信息服务、采掘、金融服务、交通运输、信息设备、电子、公用事业、综合、化工、建筑建材、农林牧渔、商业贸易和有色金属。
三季报“四大天王”
“赚钱王”工商银行(3.87,0.05,1.31%):
前三季实现净利1856.02亿元,日赚6.77亿元
“盈利王”贵州茅台(249.40,2.06,0.83%):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04元
“亏损王”中国远洋(4.20,0.06,1.45%):
前三季累计亏损64.03亿元,日亏2337万元
“变脸王”隆基股份:
上市首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