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邓聿文:中国股市大跌的元凶

3672956 2012-12-4 14:14

邓聿文:中国股市大跌的元凶

中国股市再次创下近三年的新低,想起郭树清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上的一句“名言”:“监管部门应对股市下跌承担一定责任”,尽管郭表示这“不是等于完全的责任和绝大部分的责任”,但是,能如此坦然地承认监管部门的过错,在中国的政治文化里,也实属难能可贵。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我们所能听到或看到的,多半是,某件事有成绩归功于政府和领导,至少是首先要归功于政府和领导;某件事办砸了,则是别人的错,是参与者没有按政府和领导意图去做的缘故,政府和领导是不会犯错的,他们永远是“伟大正确光荣”,即使有错,也不承认。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里,我们难得听到政府部门公开承认应为某件事担责,虽然郭也留有一个尾巴。

既然监管者承认有错,那么,就应该找出错在哪里。这点郭没讲,反而唱起了“老调”,认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存在不可逾越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投资的理念等。直言之,郭认为,中国股市散户太多,他们的投资理念有问题,应为股市目前的状况负首责。很多学者也把散户太多,看作中国股市走向成熟的最大障碍。

然而,将中国股市扶不起的责任要散户来扛,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散户在这里作了替罪羊。固然,散户有自己的缺陷,甚至致命的缺陷,比如,散户喜欢做短线,没有长期投资的思维;爱追涨杀跌;心理承认力差,从而造成股市波动,等等。但是,在我看来,中国的所谓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和私募,并不比散户好在哪儿。散户的投资业绩虽然从整体上看,比不过后者,可是,根据一些不完全的统计,在熊市里,能够跑赢大盘的基金也不多,而这些基金,都有着雄厚的资金势力,有着信息优势,还有着强大的研发团队,但是,看看他们在股市里的表现和投资风格,也委实让人不敢恭维,除了砸大盘还是砸大盘,股市的每次恐慌性大跌,都是这些基金制造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种力量和脾气——反正钱又不是他们的。所以,把股市的下跌责任算在散户头上,至少是避重就轻。

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谓中国经济形势不好,才导致股市一路下挫。中国经济确实表现欠佳,但再不佳,也比处于欧债危机中的国家的经济强得多,然而看人家,股市快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股市甚至创了新高。这如何解释?另一方面,把股市下跌的责任归咎于经济下滑,也与预期原理相悖。股市中的一个经典说法,乃谓其反映一种未来之预期。既然是预期,就是提前反映,也即当年的股市表现,大约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来年经济的看法。股市从2009年一个较长时期的反弹结束后,三年多时间,一直就绵绵跌个不停,难道今年股市的表现不佳,反映的是明年中国经济会出大问题?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最近一两个月企稳的迹象非常明显,汇丰的10月PMI也重上50的荣枯线,基金经理们难道看不到这点?

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至少不是主要因素。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三方面。一是时机不好,今年是换届年;二是监管者不懂得权衡变通,死抗着市场原教旨的思维不放;三是制度失误,尤其是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两个制度的推出。

先说第一个。许多散户天真地以为,今年十八大召开,政府为了给十八大献礼,会有一个维稳行情,至少是不让股市跌得太难看。这是那些套得很深的散户想当然的想法。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官员们都在忙着十八大,忙着自己的仕途,哪个政府部门、哪位政府官员还会关注股市?!反正在股市上的,都是有几个闲钱的,穷人不炒股----姑且认为说得对,再怎么跌也不影响他们的基本生计。这里要克服一个认识误区,以为证监会是股市的监管部门,股市的发展就涉及到它一家。实际不是,证监会虽是管理部门,但由于它权力小,对股市能够发挥的影响其实有限。为什么很多约束股市既得利益者、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措施出不了台?不是证监会不愿推,是其他政府部门包括官商企业反对。在这一点上,证监会也是有心无力。而这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对股市持上述看法,也很正常,股市是个雷区,又不能给他们带来仕途的高升,为什么要管股市?

监管者有没有问题?当然有,它的问题就是不懂权衡,不知道在非常时期应采取非常之举措,比如,应公开宣布暂停新股发行。证监会虽然在这段时期也这样做,但由于怕被扣上救市的帽子,就只做不说。然而,只做不说与既做又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当前这个信心非常低迷的时期,公开宣布暂停新股发行,实际是在回应广大股民的要求,对市场信心的刺激不言而喻。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的极度丧失。监管者之所以讳言救市,跟其信奉的市场原教旨思维有关,总以为弱市更该推进市场化,如果一救市,似乎市场化的成果就前功尽弃。这是把救市与市场化对立起来的表现。市场化应该是就方向、整体和长远而言,它并不表示在某个特殊阶段,为了稳定市场,采取一些非市场化的甚至管制手段,这并不违背市场化的大方向。当然,监管部门不救市,很大程度上也与它没有单独救市的力量有关。

我的理解,如果讲监管部门有责的话,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股市下跌的第三个因素是制度缺陷。但我说的制度因素不是指老鼠仓之类的内幕交易、发行制度的“三高”等问题。诚然,这些问题非常严重,在弱市时,对股市的影响也很大,但这些问题从股市一生下来就存在,不只是今天才有。客观地说,由于之前“郭树清新政”的很多措施都指向这些方面,在程度上比过去还是有所减轻。我讲的制度缺陷主要指股指期货尤其是创业板制度。对于股指期货,我不了解,但是,理论而言,有了这个东西,人们炒股就不需要上涨才能赚钱,下跌也可以,换言之,股指期货的建立给市场----主要是各类基金----一个通过做空而赚钱的机会。所以,基金们不需像过去一样卖力地推动股市上涨。实际来看,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证明股指期货和股市下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有个现象给了人们有趣的想像:中国股市这轮的下跌,恰恰是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因此,股指期货即使不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也是一个助推因素。

相较股指期货,创业板的推出更是一个失败的制度创新。创业板出台的初衷是要学美国的纳斯达克,为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和做大的平台。可所谓“北橘南枳”,这样一项制度引入中国就发生了变异。短短三年时间,中国的创业板就有300多家公司上市,不管什么企业,都打着高科技公司的旗号,还有几百家公司等着IPO。规模扩张自然会导致鱼龙混杂,上市条件的放松(本来它就比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要低),从媒体披露的部分信息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来推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造假上市的。这从它们上市后业绩马上变脸有可反映出来。所以,中国的创业板除了满足一个融资需求外,并未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它的最大“功绩”就是制造了700多位亿万富豪,但代价是把广大股民给坑了。
由此来看,政府不真正重视股市,相关的制度缺陷不去修补,指望市场的自我力量,中国股市是难有起色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邓聿文:中国股市大跌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