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叶檀:股票成废纸一张 谨防金融信用递减

镇魂哥 2013-1-6 00:15

叶檀:股票成废纸一张 谨防金融信用递减

金融要害在于有没有信用。中国金融缺乏信用定价的基础,信用递减作用下,融资方式日益呆板,融资效率日趋低下。

  因为缺乏信用、缺乏有效的信用认证,笔者支持发展债权市场、缩减股权市场,因为股权市场常常变成不付息的圈钱场所,股票变成废纸一张,无权利、无收益,债权市场起码还要还本付息。同样因为缺乏信用,债权市场也存在问题,评级虚高、互相担保、无度借贷层出不穷,整体性风险居高不下。无准确的信用定价,债券衍生品市场将成为噩梦,对于投资者而言比庞氏骗局更加糟糕。

  体制内市场的融资成本低于体制外市场,民间借贷、影子银行融资成本高于公开的债权市场,而债权市场的成本高于股权市场。企业也因此形成融资三部曲:

  首先,寻求上市。拟上市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如果彻底放开,数量恐怕是800家的10倍以上。笔者亲耳听到过很多创业企业的重要目标,就是在三年以后上市。除了大小非套现、一夜暴富的前景,上市公司以其无形溢价为关联公司进行担保。2012年2月23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一家糟糕的上市公司ST海龙公告,公司对外担保额超过净资产比重25倍,还存在与其他公司互保的行为。其他如南京医药(600713)、中国玻纤(600176)等企业,担保额均在净资产的百分之百以上。深国商对外担保额占2010年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的2813%。

  更让人奇怪的是,巨亏的处在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在逆淘汰下居然还能得到银行贷款。12月19日晚间,*ST锌业(000751)再度公布逾期贷款公告,这次公司宣布新增逾期贷款1.72亿元。至此,公司在银行的逾期贷款增至约24.57亿元,占201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013.19%。

  存在壳溢价的时代,上市公司就是一只下金蛋的鸡,一只只金蛋为背后的养殖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源。并不奇怪,一些公司上市后,承担起为政府减负的责任,将行业、地方亏损公司纳入囊中,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上市不成,进入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长投短融层出不穷,只要得到批文就好。尤其是这两年货币紧缩、产能过剩、基础建设大干快上,导致资金链紧张,今年以来,企业债券融资与信托一样迭创新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今年截至11月底,企业债发行量超过6500亿元,相当于2011年全年发行量的2倍,企业债存量(包括银行间和交易所)将近2.5万亿元,较2011年底增加约6300亿元。截至11月底,年内城投债发行量已经超过7000亿元,而2011年这一数字尚为3075亿元。

  人们对城投债、铁道债市场忧心忡忡,担心未来债务危机爆发,市场经历了2011年的惊恐之后逆势增长,债券市场迎来一波牛市,因为人们对政府兜底充满了信心。债券市场几乎无需评级——反正评级也几乎都是最高级,只要政府一句话就行。

  债券发行无望,产能过剩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企业不得不饮鸩止渴,以形形色色的高利贷方式缓解眼前的支付危机。任何没有信用、意图赖账、以资金雪球借旧还新的行为,都是庞氏骗局。我们需要的是拥有信用理念的决策者,以及严厉的监管者,而不是一个能够掌管一切的神仙。我国金融机构监管主要靠行政管制,最终靠行政背书提供市场信用,从根本上就是扭曲的。

  破解银行的信用困局,主要靠银监会,相对来说监管体系、监管数据系统较为成熟,但对银行过于厚爱,从ATM多取款被判刑,到纸黄金出现漏洞划走获益的投资者的资金,银行不必付半点责任,很难想像这对于银行树立风险与信用意识有什么好处。

  股票信用表面上由中介机构负责,事实上由发审委、并购重组委等机构背书,证监会竭力向监管者转型,增加信息透明度,无奈积重难返,同时不愿放手审核机制,让交易所与中介机构为自己负责,改革阻力重重。

  至于企业债等,由发改委执牛耳,发改委向银监会学习的一招是有用的,“对发债企业为其他企业发债提供担保的,在考察资产负债率指标时,按担保额一半计入本企业负债额”,其他资产负债比例、鼓励举报不规范评级行为等用处不大,资产价格容易造假,更不必提城投公司还是地方政府的钱夹子,举报不规范评级行为更是搞笑。笔者不相信发改委对于债券市场如此天真。

  破解信用递减困局,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手段就是,让评级机构去做评级的事,交易所去做交易者的事,监管者去干监管的事,行政机构绝不能掺和到信用评级市场中,不能为任何市场的信用提供背书。监管者的素质则要专业、公平、公开,严厉执法,让市场各归其位。当市场把监管者当空气,不呼吁却又离不开,监管就成功了。

镇魂哥 2013-1-6 00:16

 皮海洲:莫为行情遮望眼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

  近期的股市行情甚是牛气,继12月14日上证指数大涨89点、涨幅4.32%、创下近3年单日最大涨幅之后,12月25日又给投资者送来大涨55点的圣诞节礼物,不仅将2200点踩在脚下,而且也让年线翻红。“牛市论”以及卖房买股的故事因此在市场上流传开来。

  近期行情的上涨确实让一些投资者感到解渴。而且经过了今年以来行情的持续下跌之后,投资者也确实需要有这样一轮上涨行情来渲泄一番。不过,目前的行情是否是大牛市来了,是否值得投资者卖房买股,这却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投资者切莫让当前渲泄的行情蒙蔽了眼睛。

  当前行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股逞强。正是对权重股的炒作,导致了股指的上涨。这种炒作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一是银行股的估值偏低,不少银行股的市盈率都跌到了5倍以下。二是符合管理层强调的投资蓝筹股的要求。三是可以满足新进场的QFII与RQFII资金建仓的需要。但投资者也应该看到,这种对权重股炒作的本身就表明了行情的缺少持续性。这种炒作无非就是拉指数而已。实际上除了一些题材股(如美丽中国概念股、城镇化概念股)遭到市场的炒作之外,大多数个股的涨幅是非常有限的。而这种炒作也说明了行情没有底气,并且这种对银行股等权重股的炒作也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作为蓝筹股更应该是用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快速炒作的。

  当前的上涨行情显然是不扎实的。就宏观面来说,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支持股市大幅上涨,甚至走大牛市行情。目前最大的利好就是城镇化,但目前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预期,还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城镇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少,还有待于市场来检验。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其实是存在分歧的。如中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尹中立副主任就明确表示,股市不要对城市化有过多的幻想。

  除了宏观面存在城镇化这个积极因素之外,就股市本身来说,固有的问题都没有实质性的解决。虽然最近一个时期QFII资金与RQFII资金在流入,但中国股市的问题原本就不是资金问题。最近一个时期,新股发行进入实质意义上的暂停状态,这被许多市场人士视为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投资者应该看到,IPO暂停管理层并未明确宣布,不排除随时都有重启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尽管IPO暂停了,但股市的失血并没有停止。在历史上IPO暂停之所以能够引发股市的上涨,是因为在IPO暂停后,股市不再失血。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虽然IPO暂停了,但大小非套现依旧,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依旧。而且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已超过IPO融资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抽血机。而既然大小非套现没有停顿,上市公司再融资没有叫停,那么IPO暂停的意义就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随着行情的上涨,大小非套现、上市公司再融资呈现出进一步加速之势。之前,有媒体报道称,12月上市公司首发原股东减持金额已从11月同期的30.98亿元大幅增加到了37.61亿元,增幅为21.40%。不过,这一数据显然不会是12月份大小非减持的最后数据。其中仅12月25日这一天,仅深交所公布的大宗交易数量就高达70笔,成交金额达到11.276亿元。行情越上涨,大小非减持越疯狂。而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也在跑步前进,仅12月18日、19日、20日三天,沪深两市就有28家公司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只要股票敢上涨,上市公司再融资就绝对不会手软。

  不仅如此,行情的上涨很难得到上市公司业绩的支持。目前已经进入2012年年末,也是丑媳妇将要见公婆的时候。而从前三季报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增反降,而且第三季度的业绩下滑还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可以说,2012年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理想是不可改变的。尤其是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业绩频频变脸。今年154家新上市公司中,有55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占比达35.71%。这样的业绩又如何能够支撑着行情向上发展呢?

  所以,对于当前的行情投资者还是需要保持一份理性。退一步讲,即便这波行情能够演绎出一波大的上涨行情,这也不是投资者的福音。它终将是大小非的套现行情,上市公司的圈钱行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叶檀:股票成废纸一张 谨防金融信用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