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存 2013-1-9 12:47
2012年中药材市场监测分析及预警
[size=4]从2009年开始的过山车行情,严重暴露了我国中药材行业根基薄弱,一遇波动市场就千疮百孔的现状。面对这种局面,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药材行业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尽快搭建适合市场自身发展的新体系,促使行业由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速转型步入市场成熟阶段。在政策和市场合力下,2012年国内中药材市场主线运行清晰,整体呈现“调整”、“平稳”两大特点。
其一,“调整”贯穿了2012年市场主体经营的全过程,上至成药企业生产动能的调减,下至产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都受到其影响;其二,“平稳”更多地体现在行业的中上游环节,稳定药材价格,保证药农的收入,结合当前产业环境,合理调配市场资源,确保市场在平稳中过渡。
2012年是实施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各方努力下,中药材产业新的支撑体系已初露端倪,特别是在资源保障、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打造服务支撑平台方面效果显著。新的改变令业界欣喜,但在转型期间民众日益增长的诉求与薄弱的行业发展水平之间矛盾依然突出,暴露出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更值得行业思考。但无论如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业改革升级已刻不容缓,只有从当前生产力发展阶段,从当前市场真实现状着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净化、规范行业,全面提升行业,迎接全球健康经济时代的来临。
2012:调整主线下亮点依旧
2012年综合200指数呈现区间震荡走势,截至报告日(2012年12月24日)指数报收于2,400.59点,与2011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076%。从图1可以看出,2012年综合200指数前3个季度都保持在2200~2350点震荡运行。时至7、8月秋季药材集中产新期以后,各分类板块指数也大幅回调,多数药材价格跌幅过半,前两年累积的泡沫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市场在低迷中逐渐恢复生机,开始有板块出现走稳迹象。国庆后,西北品种的突然爆发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在“西北热”的带领下,市场热点效应齐发,一举突破2300点大关,走出了区间通道,形成了全年第一次有效反弹。进入冬季后,药市步入走销旺季,短期内,指数还能受到一定支撑,后市还有上行空间,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就此出现拐点,因为多数品种仍然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短期内还无法彻底修正,预计明年药市主基调仍然以调整为主。
刚性需求增加
中药版块走高
中药材需求刚性增长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全球健康经济时代来临,天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有效需求稳步增长;三是政策推动,例如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西药抗菌素的限量使用等。据网上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指标中,中药材板块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7.60%,遥遥领先于其他医药行业。其中,天士力、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行业巨头在2012年经济环境回落的情况下,均实现了较高的企业收入;而据中药材天地网统计,2012年800家核心产地合作社、供应商销售平均增长率高达32%以上。
价格整体下滑
波动幅度趋稳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市场进入下行通道。2012年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继续下调,各类指数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2011年7月最高点相比,超过50%的品种价格几乎腰斩。同时,一方面由于前两年价格涨幅过大,泡沫尚未挤干;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品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部分品种甚至已经烂市场,但因产地药农对市场预警反应滞后,扩种热情不减。故预计明年新货一上市,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价格继续调整将无可避免。
与2011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明显趋缓。据2011年数期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材年波动幅度大多集中在20%~50%;而2012年中药材监测报告显示,全年的品种波动幅度多集中在5%~20%之间,与去年的行情剧烈波动比较,今年市场行情相对稳定。
产业规模化提高
“马太效应”显现
首先表现在生产方面,据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调研,截至2012年上半底,全国成规模种植地块、基地超过5000个,其中连片规模超过1000亩的基地有120多个,且多集中于西部地域广阔地带;其次表现在交易规模上,全国核心产地供货商800余家;最后,药材品种价格走势呈现两级分化:“贵族”更贵,“平民”更贫。如2012年在行情下行通道中,市场中也出现了部分药材品种逆市上扬,而这部分品种多以贵细和野生品种为主,例如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批品种出现烂市的局面,如川芎、王不留行、金银花等品种,且随着后市供需关系再度升级,预计品种的两级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传统交易量锐减
经营举步维艰
传统中间交易环节的弱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2012年这种交易困境加剧,一是采购商与原产地的对接日益紧密,从中间商手中买货预期降低,伴随着原产地供应商销售量快速增长,必然带来传统中间环节交易量和市场地位双双下滑;二是多轮的高行情追逐造成传统经营者、囤积者资金耗尽,商家手中普遍存货积压,市场的流动性锐减。故2012年中药材市场与前两年的门庭若市比起来,交易情形可谓一落千丈,部分市场在淡季甚至达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虽然下半年的行情稍有好转,但也是隔三差五才能做成一两单生意。药商在这种行情中不敢大量进货,一是担心买了无法脱手,资金无法周转;二是由于市场不景气,担心买了就跌,只能以勤进快销的方式维持日常经营。直至年底,药市的走动才开始加快,带动部分品种价格小幅回升。然而这种回暖又有可能带动产地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严重透支了明年的行情。
电子商务平台崛起
交易量快速增长
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已成大势。2012年,与传统交易方式日渐惨淡境遇相比,以快速对接服务购销两端、实现来源可追溯的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发展,交易量迅速递增。据中药材天地网网上交易平台统计,从2012年6~12月这半年时间内,中药材注册网商已超过20000家,其中产生实际网上交易的网商多达7123家,交易量接近7000万元。依据当前的加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网上交易规模将超过8亿元。新的流通模式将对增加供需两端收益、减少流通成本、规范标准和净化行业起到革命性推动。
热点持续短暂
走势单一
2012年药市极为疲软,但也不乏弱势中的亮点。云南的三七、西北的党参和当归、东北的人参,从2012年的热点品种来看,涨价主要是因为减产导致供求关系紧张,加上资金的追捧,才得以在弱势中走强。
从热点品种启动的特点来看,行情极难把握,脉冲性爆发,上涨周期短,短短几天,价格便大幅拉升,但它们的涨价并未起到领头羊的效应,属于单一的个体走势,属于弱势行情中的投机性品种,人为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3:正能量蓄势爆发
2012年的大盘指数(图2)走势相对简单,前3个季度综合指数保持在2200~2350点之间震荡运行,时至第四季度,才发力突破区间上轨压制,形成今年的第一个反弹走势。总体运行特点归纳起来就是“调整—突破”,全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调整期,去年10月份开始发力突破,形成了新的走势(见图2),指数在突破前期的2280~2300区间形成了蓄势形态,这与2011年末以及2010年中三个阶段低点形成一条较强的支撑(图L1),而指数一直保持在支撑线上运行,反弹形态保持良好,短期内指数还有继续走坚的动力。但放大过去两年的行情来分析,这次的反弹行情略显疲软,难以形成持续的反弹行情。
春节过后,市场将再次面临新一轮的产新热潮,综合指数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压力,如果L1一旦跌破,指数又将面临新一轮的下跌浪潮。
产业扶持政策见效
国家将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随着“十八大”结束和“两会”即将召开,预计2013年国家新的中药材产业中长期规划有望出台,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从“十二五”规划中早已初见端倪。即以中医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国家必将加快对中药材这个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提升,改变生产流通模式应是其核心工作。具体到措施上,基础支撑体系应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服务、生产基地建设、信息服务、产销对接服务和仓储物流服务等方面,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将进一步弱化甚至替代传统交易环节。
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间商必须尽早考虑如何提档升级,转变经营模式和观念,以适应行业现代化进程。
违规违法成本大增
从2012年药品食品领域突发性事件增多态势看,民众对于食品和药品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甚至达到“零容忍”。而在传统中药材交易模式下,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掺假、造假现象充斥市场,成为威胁中药材行业生存发展的问题之一。这种混乱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由于行业门槛过低、中间环节过多。
从2012年国家药监局对国内几个大市场的强力整顿来看,可以预见未来各种违规违法手段的成本将大为增加,这些不合理现象必将逐步得到调整和治理。
资源服务体系初建
2013年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入全面展开阶段,进一步推动资源普查技术、查勘、动态信息服务和文化宣传工作。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资源普查引进了社会服务平台,在保障了其贴近市场功能同时,也确保普查成果社会效益转化的可持续性和最大化。正式启动的资源常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的中央平台、服务站和信息采集站三级体系也将重新架构中药资源供给服务。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改变中药原料供给长期落后、混乱状态,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预测,随着80后、90后人群逐步成为消费主力,未来5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将迎来爆炸式增长,到2020年之前,电子商务将占据国内流通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推进行业升级的正能量。虽然2012年国内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从数量级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的成功运营和快速增长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行业迫切需要这种快速对接两端的服务平台;二是中药材行业的电子商务是完全行得通的,并在快速改变行业传统业态,并非前期许多保守人士估计的死路一条。
综上分析,2012年中药材产业处于市场调整和企业转型的一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体系间优胜劣汰势必会造成行业短期的阵痛。但产业链的整合同时也带来许多机遇与挑战,中药产业将会由过去的治疗需求转向更高端的保健、康复、食品、饮料等方向复合发展。到2015年,我国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590亿元,而与中医药相关的健康产业将达到15000亿元之巨。可以预见的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推动下,中药产业必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跨跃式发展。
2013年是十八大政策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药材行业重新布局、提档升级的重要一年。纵然2012年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些不谐场面,但行业发展的正能量已远大过阻滞其前行的负面因素。因而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期待,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中医药事业必将向健康可持续、国际化的目标迈进。[/size]
fireteamds 2013-1-9 21:36
其实中药板块还是挺坚强的,中国市场,吃药喝酒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