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295727 2013-3-20 09:04
IPO大考首批“答卷”陆续递交
在酝酿了两个半月后,IPO大考的答卷开始陆续递交。多位市场人士证实,打印报告及招股说明书的网点已经预定一空,自查进入尾声。目前,已有数十家排队企业向证监会递交了自查报告,而更多的项目正在向北京聚集,本周下半周开始,IPO自查报告将扎堆递交。同时,撤单大潮有望来袭,在42家公司确认终止审查背后,还有更多的企业计划在截止日前正式撤单。
扎堆交报告
上周仍有多位投行人士透露暂无公司递交自查报告,但时至本周局势已经快速变化。
一家创业板排队企业董秘介绍,该公司自查报告上周已定稿,但目前担心的就是提交报告的时机,创业板可能是抽查的重点,我们担心被抽到,所以不愿意当出头鸟,随大流交报告最好。
但他同时透露,最近就递交报告情况咨询了预审员,得到的答复是已有数十家公司递交了报告。
确实有公司已经递交了报告,但数量还不多,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部负责人也确认了这一信息,一位同事去递交报告时,同时在现场交自查报告的就有好几位。
就IPO自查报告提交的计划,中国证券报记者还分别咨询了北京及深圳的多家券商,但得到的回复均是手头有不少项目暂时还没有递交,但他们同时透露已经准备在明后两天陆续上交。业界普遍预计,本周剩下几天全国各地的券商及拟上市公司将聚集到北京,集中递交自查报告。
一家江浙的排队企业人士透露,希望在本周三、四将自查材料递交上去,也好暂时松口气。
撤单潮来袭
在一些公司争相递交材料之际,另一些公司也将在接下来的十天里就是去是留作出最后的抉择。
目前,证监会公布的情况显示已经有42家公司在过去的近三个月时间里终止审查,其中主板10家,创业板排队企业32家。
而这有可能只是撤材料的开始,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券商递交报告计划名录显示,其准备递交的上市公司自查报告数量比其在审客户数量少了约一成,而且未在名单上的公司也暂未正式终止审查。这些公司的自查报告都没有做,消息人士透露,这意味着它们将在3月最后两周确定终止审查,月底前或迎来撤材料高峰。
上周创业板一口气撤了12家,已经比此前放量,本周五和下周五证监会公布数据时,预计会比上周更多,有投行人士表示,制造业成为撤回材料最多的行业,近半数撤回企业来自制造业。他预计最终终止审查的公司数量将有百余家。
创业板公司撤单数量还将增加。有投行人士透露,1月8日就财务核查进行动员会时,监管层明确表示创业板业绩下滑则需要撤回材料,这一标准远远高于主板公司,而在2012年宏观经济局势不佳的情况下,被这一标准卡住的创业板公司将不在少数。
重启IPO考验肖钢
郭树清赴任山东,肖钢接替这个火山口上的位子,证监会主席来自银行系统的传统仍在延续。
换领导对一个部门的影响有时很大,有时很小。而过去证监会每任领导的更替,都带来政策导向乃至行情大势的巨大变化。
中国资本市场总体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发展与规范一直是两大主题,在规范中发展与在发展中规范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代表了不同的政策导向。
有业内人士总结认为,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郭树清六任主席,恰好分别对应着强调发展与偏重规范的轮回。强调发展的时期,股市走势整体较强;偏重规范的时期,股市走势整体较弱。
照此推理,则肖钢时代证券市场应属于强调发展期。这个两分法当然有过于简单之嫌。但考虑到郭树清在短短17个月内已推出70余项新政策,覆盖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肖钢至少在法制体系的规范性方面,已无需过多作为。
从宏观层面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打击内幕交易,是证监会主席不变的使命。而从郭树清、肖钢两位领导以往的工作经历、个人风格来看,新领导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工作思路上料将会有一些变化。
郭树清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其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多次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包括一些颇具争议性的观点。在短短任期内推出大量新政策,是其任上最大特色。外界褒贬亦集中于此。褒之者誉为新政、勤政、法制;贬之者认为过于理想化,四面出击,流于形式。
致力于规范市场的监管者,往往要面临市场下跌带来的压力。2012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实际上暂停IPO,方才令股市摆脱低迷,有所起色。但这恰恰背离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为以后的行情发展留下隐患。
肖钢相比之下作风更为低调。除了去年警示影子银行风险之外,其观点鲜为人知。
从履历看,肖钢曾为央行系统最年轻的局级干部,金融系统最年轻的副部级,五大行最年轻的一把手,种种殊荣,足证其能力。对其风格,业内多有务实、强硬、稳健之评。
眼下,摆在肖钢面前的首个难题就是何时重启IPO.
目前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的自查阶段接近尾声,700多家拟上市公司项目小组已准备浩浩荡荡开往北京递交材料。这些再审企业如何消化,成为市场人士最关注的话题。
根据此前政策推算,在3月底待上市企业自查完成后,4月底,在主板上市的国企和相对简单易查的部分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开始缓慢发行;5月底到6月,开始重开发审会;正常化审发在相关企业补中报后。
证监会主席的更替,对上述事件发展已有微妙影响。业内人士称,目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已有所放松。至于IPO重启时机,尚需等待新领导定调。
无论何时重启IPO,短期必然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最大程度化解其负面影响,无疑是对肖钢的一大考验,也是新任证监会主席展现其个人风格的一次机会。(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