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baGaX 2013-7-30 14:35
分析:削减工资能提振经济增长吗?
路透伦敦7月23日(记者 Alan Wheatley) - 没什么能够永远不变,但始于30年前的一个全球性趋势却还没有结束迹象:企业利润占收入的比例大幅增加,而劳动力成本的占比相应下降。
由技术变革、工会影响力下降和金融市场崛起共同促成的这种失衡已经引发政治层面的问题。
公众什么时候会认为天平过于偏向资本所有者?是否应该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以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这种趋势也反馈在经济学辩论中:传统假设认为工资稳定有利于增长,因为这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并压低通胀。
位于华盛顿的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的Jeff Madrick认为,低工资抑制了大衰退后的复苏,也是引发大衰退的金融危机的根源。
这是因为中国和德国等贸易顺差国家压低工资以促进出口,而这有损美国等贸易逆差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工资,其消费者只能通过增加债务来维持生活水平。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2/13全球工资报告》称,劳动力收入在经济中的占比下降对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影响比较模糊,但是有关工资稳定总是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假设是一种误导。
该组织的经济学家Patrick Belser指出,“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在家庭消费、投资和出口之间寻求平衡都有挑战性。降低工资就会推动增长的想法过于简单。”
确实如此,徘徊在欧元区边缘的负债国需要提振经济,但官员们认为大幅削减实际工资会弄巧成拙。
“如果以竞争力和内部贬值的名义持续压低工资,需求和复苏将被扼杀。”欧洲就业专员Laszlo Andor对路透表示。
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在16个发达国家中,劳动力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75%左右已经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65%。
与工人工资下降相对,资本所得或企业获利占比却在上升。
国际劳工组织称,1999年以来,劳动生产力提升幅度为平均工资涨幅的两倍还多,差额部分进入了资本所有者的口袋,尤其是通过提高分红的形式。
“这是全球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剧变,在整个时间段内几乎是以直线方式持续发生,”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Gavyn Davies在博客中写道。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劳动力收入占比下滑的趋势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也不分贫富国家。中国劳动力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992年的近65%下降至2008年的不足50%。
在经济衰退期间,全球劳动力收入占比反弹,因获利占比大幅下滑,但是劳动力占比下滑的趋势随后已经发生逆转。
“没有迹象显示有任何改变。”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Andrea Bassani指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