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人口老龄化恐削弱全球央行影响力 并引发利率波动

ATPbaGaX 2013-9-19 19:35

人口老龄化恐削弱全球央行影响力 并引发利率波动

路透伦敦9月18日 - 与逐渐老化的公众一样,央行也必需在经济老化之际作出更多努力,随着时间推移,结果很可能是利率波动加大。


全球的货币决策者已经在让家庭和企业做好准备,当前的超低利率时代可能在未来几年进入尾声。


然而,即便央行在五年来的危机管理中由扮演主力,一些经济学家仍然觉得,央行这几十年来正在逐步丧失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力。


通胀目标在管理长期预期方面取得的成功,本身就减轻了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正如房屋融资方面的进展以及广泛解除信贷监管一样。


但被用来说明央行正在丧失这种影响力的原因之一是,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


基于根本的“生命周期”假说--即年轻人负债较多,而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拥有更多储蓄和资产,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债务人对利率的敏感性要远远超过债权人。

随着这一趋势整体展开--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已是如此--之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央行恐怕将不得不更剧烈地拉动利率杠杆。


考虑到美国近零水准利率实施近五年后刚要开始终结,全球市场已经紧张不已,将来更为尖锐的利率波动发生时会更令人惴惴不安。


那么人口因素的影响会积累吗?


在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本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分析师Patrick Imam建立了一个模型,衡量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这五个国家在50年中失业率与通胀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产生的影响。


该文随后反映出每个国家老年抚养比率变动引发的变化,侧重于老龄化至少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利率敏感度的一些变化。


这份研究发现,人口趋势确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降低存在关系,这有着大量的政策含义。


首先是,如果人口老龄化逐渐影响经济活动,那么相比愿意负债的年轻人,较年长的存款者和拥有固定收入的人群规避通胀的方式,会使央行的首要任务倾向于保持通胀和通胀目标处于低位。

其次就是在高龄人口愈来愈占据主要地位的经济体,要改变行为和价格所需调整的利率变动幅度。


“如果货币政策在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成效较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要让经济有所改变,政策利率调整的幅度就必须大过年轻社会的调幅。”Imam写道。“这意味此前数十年被视为常态的25个基点的传统调整幅度,或许必须扩大。”


另一项结论就是,在对货币工具愈来愈无感的环境下,政府或许要么就考虑采取更多财政和预算政策和监管措施,要么就公开引导经济。


**加速老龄化**


这其中或许有许多疑问,但经济体逐渐老龄化是无庸置疑的。


根据联合国对发达经济体的预估,高龄扶养比(即从事劳动人口需供养多少退休人口)未来30年将近乎倍增,达40%以上。

德意志银行本月一份报告甚至认为,联合国的预估低估了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认为,人口最早将在2055年停止增加,时间要比联合国的预测早了半个世纪,届时各国将被迫以推迟退休时间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货币政策的意义正变得越发富有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考虑到所有复杂且模糊不清的影响因素,IMF研究中的数据结论过于简单化。


瑞银经济顾问George Magnus表示,他对于IMF的观点持怀疑意见,特别是鉴于过去五年的零利率政策和购债计划给储户带来的冲击。Magnus同时也是2008年出版的书籍“老龄化时代”的作者。


根据Magnus的估计,过去五年,美国储户和资产持有者得到的净利息收益下降幅度相当于同期该国GDP的4%--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09/10年整个财政刺激政策的规模。


无论是近几年民间部门债务水平的下降,还是养老基金被迫透过以下调贴现率来消除风险的行为,Magnus认为,近期货币政策效果出现减弱,还是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老龄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长期性的...”Magnus称。“也许在10-15年之内,这种影响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不过目前很难以简单的方式去解决它。”(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口老龄化恐削弱全球央行影响力 并引发利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