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素养教育

ilfilm 2007-12-26 00:47

网络素养教育

时下,怎样帮助青少年上网时避免上瘾甚至深受毒害已经成为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久前,北京市成立了首家专门戒除网瘾的中心,虽收费不菲仍有咨询电话无数。有“中国戒网第一人”之称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陶宏开来上海作专题演讲时,700多张赠票短短一天被迅速领完。这些新闻的背后,无一不折射出家长对孩子上网成瘾的极度焦虑,而网络又确实成为影响当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去年年底上海召开的“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一项题为《上海市未成年人对媒体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最喜爱的媒体排行榜中,“电脑游戏”以25.44%超过传统媒体成为未成年人的首选,“网络”也以14.5%列居第五。两者相加,以互联网等新媒体为最爱的青少年已近四成。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针对国内七个主要城市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平均上网比例也高达63.3%。由此可见,中国青少年对网络的重度化使用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当未成年人耗费大量时间接触网络时,网络信息的丰富、混杂以及网络游戏的刺激和趣味很容易将他们带入“现实”的虚拟世界中。这个虚拟空间中的世界能对未成年人的思维和行动产生现实影响,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改变了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习惯。实际上,这种影响的负功能正被日益关注。

具体看来,网络媒体对未成年人的消极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首先,耗费大量时间沉迷其中,极易影响正常的学业;其次,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使他们可以更多接触到暴力、色情、享乐主义等不良内容,对身心健康和道德观念形成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多达33%的未成年人赞同“媒体上可以出现性、暴力内容”,48%的赞同“媒体上可以出现挥霍浪费行为和傍大款行为”;再次,过多浏览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不利于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另外,过度使用网络容易对虚拟世界产生依赖和幻想,一旦形成习惯,会导致责任心缺失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研究表明,经常上网的未成年人跟家长等外界沟通的积极性会降低,从而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封闭和难以沟通。

针对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有学者呼吁,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我们认为,在素质教育的构成体系中,媒体素养教育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尚未引起广泛重视。所谓媒体素养,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体评判能力,指导公众尤其未成年人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媒体及其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了解、参与和服务。

作为媒体素养的有机组成,网络素养教育时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直接作用。实施网络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辨别、判断和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减少网络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有节制地、合理地使用网络媒体。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在全社会针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然网络已经对未成年人产生思维和行动上的重要影响,那么,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完全可以成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和重要组成。

实际上,网络素养教育的不仅要针对未成年人,还要针对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要形成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立体化教育网络,这样才能根据未成年人课堂内外的各种情境,对其上网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其中,学校应当是网络素养教育的主导者和实践者,有必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每周安排适量课时,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体尤其网络素养教育。目前,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此项教育已经正式纳入正规课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国情,也开始参与到这场教育热潮中来。

关于怎样在学校里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我们建议不妨尝试若干种主要方式:一、课堂讲授。每周利用固定时间普及和传播网络媒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其基本特点和传播规律;二、组织活动。安排一些形式生动的主题活动,如参观新闻网站、组织网络游戏或网络歌曲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培养健康上网的心态和方式;三、参与实践。鼓励更多学生参加校园网的新闻采写、编辑或论坛维护等工作,以促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对网络的理性认知。尤其通过参与更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媒体虚拟、混杂等特点。

此外,网络平台本身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鉴于网络的快速、互动、开放及多媒体等特性,利用这个平台既可以生动地传播网络媒体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更可以轻松、坦诚地跟未成年人进行谈心和沟通。根据我们的了解,发达国家有关媒体素养的在线资源非常丰富,由个人或团体创办的主题网站也名目繁多。如美国的“媒体与家庭国家研究所”就在其网站上,倡导并发起一项叫做“Media Wise”的草根运动,同时提供所谓“Kid Score Ratings”服务,让未成年人在线投票评价各类媒体产品和服务,对象包括电影、游戏、电视节目等。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投票活动既符合未成年人的口味,又能帮助研究推广者把握趋势、抓住症结;另一个名为“尽管想”(Just Think)的网站上,主办方以技术交流的方式鼓励未成年人参与flash、DV等网络数码产品的制作,并遴选出优秀作品专门展示。这种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的在线交流活动,对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理解网络媒体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台湾,此类通过网络开展的媒体素养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知名的富邦社会公益网“媒体素养板块”不仅经常举办媒体教育教案征选活动,而且和电台合作开播“媒事來哈啦”节目,专门面向未成年人介绍识别媒体信息的技巧。“媒体知识推广中心”网站还专门辟有儿童板块,介绍各种常识,并归纳出保持正确姿势、拒绝暴力色情、拒绝整人、拒绝危险模仿等“电视防身术”。我们相信,只要学者、家长、未成年人和社会共同努力,也同样能总结出宝贵的“网络防身术”。

总之,面对越来越深入到未成年人生活中的网络世界,对他们实施媒体素养尤其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这种教育有必要尽快试点、实践直至推广。当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时,网络素养教育犹如一把保护伞,有助于他们挡住阴霾和尘埃,撑起晴空和蓝天。(本文与瞿旭晟合作)

lonely999 2007-12-26 12:39

是啊。。。现在的少年真实的:huffy :huffy

killerchen 2007-12-27 01:4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eixiang261 2007-12-27 10:1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