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190124 2008-4-5 10:34
2008年中千元级多媒体音箱双项横评
电脑的普及化让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用PC来聆听音乐,我一直到现在仍然很怀念上初中的那时,作为80后的学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PC是多么的不容易,而那时我却什么都不懂,对于音箱方面更是几十块的杂牌小音箱就让我感到很满足,听惯了卡带机所独有的电流声音乐,让我一下子把那小音箱所发出的声音疑为“天籁之音”。随着耳朵越发“刁蛮”,我的日子也越来越“痛苦”,有时甚至怀疑声音带给我的触感已经超过了音乐本身。看着身边一些烧友,听着下班后春卷的每日一歌,他们可能也有着相同的困惑。但无论音乐怎样,似乎他们更在意用一种如何细腻如何真实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以如何动听的旋律流淌而出。用干净却不动听,动听却缺乏澄澈的音乐来做比较,他们永远倾向前者。随着多媒体音箱在PC外设市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音箱中又存在着面对不同的消费群有着各自不同规格的产品种类划分,说实话这次对于千元级多媒体音箱横评的伊始确实有点难,而最后我们根据一部份调研数据来看,其中占据主要份额的还是2.1与2.0声道产品,因此我们最终根据相近价位选择了这两种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双项性横评。
[table=5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4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5.png[/img][/url][/td][/tr][/table]回首2007年,多声道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尤其在低音的表现方面,2.1音箱抓准了大部份装机用户的需求目的,以时尚的造型、多样化的功能以及相对平易的价格冲击多媒体音箱市场。由于“分频点”的设置不同,2.0音箱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天生就要优于2.1音箱,他们更注重的是全频的平衡、准确、顺耳,尤其是中频方面,是任何X.1音箱都不能比拟的,所以许多高端的2.0音箱被用于监听设备,监听音箱的用料十分考究,做工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其价格也是比较昂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2.0音箱产品是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但2.0音箱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根据需求性不同仍有接近24%的用户并不认为低音强劲的音箱就是效果最好的音箱,2.1音箱的低音虽然非常优秀,但是中音的表现却并不如2.0音箱。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6.jpg[/img][/url][/td][/tr][/table]如今中高端2.0多媒体音箱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产品数量上都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水品,不仅仅在音质上不断获得提高,同时也变得与传统的Hi-Fi音箱越来越接近,甚至在某些品牌的某些高档产品中已经变得难以分辨。有些音箱厂家已经把对于2.0音箱制作当作品牌的旗舰产品,所以此次的双项性多媒体音箱横评我们主要偏向于2.0音箱。
在这次8款2.0音箱的测试中,我们采用了完全客观的电声测量与主观听音结合的方式,因为单纯的低频或高频试听,应该以比较低频或高频延伸度和音色的不同为主,如果音量开得比其他大,低音自然就比其他震撼,靠人耳来判断调节低音音量,是不准确的。每个音箱自己的高中低的声音幅度本来就不相同,以哪个频段来作为标准音量来调节,效果都会出现差异,但通过主观试听要把8款音箱之间的区别写的一清二楚,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主观听感实则太虚,虚则有实,要把它写实了写深了还是相当的困难,起码我目前还做不到,最后通过电声测量后与主观试听结合才能得出一个综合的印象,客观的数据与主观的听感相辅相成,能确保测试的严谨和专业。而对于此次2.1音箱的横评测试部份,客观的来说,2.1音箱受到自身设计的制约,因此频率响应曲线无法做到双声道音箱那样的平直,某种意义上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增加过调味料后的产物,所以对于2.1音箱我们并没有电声测量,只作一个主观试听。
客观部份 电声测量介绍
现代电声已经从一门纯经验科学转变为科学测量与经验相结合,电声测量在音箱设计与考评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次测试中专业电声测量部分也就成了重头戏。本次2.0横向测试我们有幸能在专业电声消声室内进行本次横评的测量工作。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7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9.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专业电声消声室内景
[/align][/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332,50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40.jpg[/img][/url][/td][/tr][/table]
在本次电声测量中,我们给每款音箱都输入均匀声压的10Hz-40Hz音频讯号,通过音箱播放出来后用专业麦克风采集并绘制出该套产品的频响曲线图。曲线图的纵坐标是声压dB数,横坐标是频率值,一般来说跨度越宽,曲线越平滑音箱的素质越高,也更具HiFi性。不过电声测量的结果只是这次评测中的一部分,参测产品究竟如何最终还是要靠耳朵来验证。
主观部份 软硬件测试及说明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94]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7.png[/img][/url][/td][/tr][/table]
[align=center][b]声卡:HiFier Fantasia 幻想曲[/b][/align]老牌的声卡生产商德国坦克旗下的Hifier系列声卡同样向我们展示了不俗的技术实力和对用户的亲和力,在集成芯片铺天盖地的时候,我们也来追求一下不同的视听效果。这款声卡在做工和用料方面无可挑剔,其使用的CMI 8787主芯片被很多高端PC声卡所采用。另外,数字和模拟部分完全分离的设计也并非画蛇添足,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干扰,对耳机输出的增强设计也是十分到位。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7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4.jpg[/img][/url][/td][/tr][/table]
[align=center][b]播放软件:FOOBAR 0.83播放APE曲目[/b][/align]有人说为什么不用foobar 9.x版本,从模拟输出来说 0.83还是比较占据优势的,而foobar8.3一直为人称道,是因为其相对于9.x系列来说,中频人声稍好,但解析、瞬态、音场不如9.x系列!此次v0.9.4.3 正式版已全面超越8.3,既有8.3的厚声,又有高解析,已不是原来我们觉得的8.3适合放模拟信号,9.x适合数码信号……最终我们还是选择foobar 0.83作为此次播放APE曲目的最终版本。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9.jpg[/img][/url][/td][/tr][/table]
至于试听环境,房间面积大约20来个平方,墙壁附有吸音棉,地面铺有毯,听音距离约1.5米,音箱均安置离地70CM,还有,对于2.0音箱的监听还是得讲究的一个“皇帝位”,也就是等边三角形,因此评测人员应处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音量音效均为默认状态,当然如果要有调节的的话则使用电脑控制。
对于2.0音箱的评定标准,我们拟定了以下4处综合得分点,包括主观试听(满分30)、电声曲线(满分30)、制作工艺(满分20)以及外观造型(满分20),通过每款音箱每处的得分相加后来判断每款音箱的总得分(满分100)。
主观部份 试听曲目一览
测试曲目共有9首,分别有年轻的女声,中年的女声,男声测试,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弦乐测试 还有是以THE ROCK主题音乐为主的低频,整体氛围烘托感测试。
[table=5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5.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6.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天空》专辑中的《矜持》[/align][/td][td][align=center]《让我们去看云》专辑中的《心的祈祷》[/align][/td][/tr][tr][td=2,1] [/td][/tr][tr][td=2,1]《矜持》;另类惯了的如今的王菲想来已经唱不出那丝丝入扣的平淡,"我是爱你的",让人屏息几乎毛骨悚然的感动。[/td][/tr][tr][td=2,1] [/td][/tr][tr][td=2,1][align=left]《心的祈祷》;姜苏的演唱和声音很特别,一听就能认出来,一听让人忘不掉。她的歌声听来平静而清雅,细细再听又是不同滋味。有一种回味的芳香,耐听得很,让人难以放手。[/align][/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7.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8.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民歌蔡琴》专辑中的《被遗忘的时光》[/align][/td][td][align=center]《人声低音炮Ⅲ·我的神话》《叶塞尼娅》[/align][/td][/tr][tr][td=2,1] [/td][/tr][tr][td=2,1]《被遗忘的时光》;就是那一点点的忧伤,美丽的、细腻的、柔润的忧伤,全由蔡琴带出!让我们静静的品位!她唱着人生,永远唱着,而我们是那么一种无边的享受,同样永远的享受![/td][/tr][tr][td=2,1] [/td][/tr][tr][td=2,1]《叶塞尼娅》;令我想到电影中叶塞尼娅与奥斯瓦尔多的那段对话“当兵的……。歌曲源自赵鹏《人声低音炮Ⅲ·我的神话》专辑。[/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9.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0.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小提琴钢琴奏鸣曲》《La campanella》[/align][/td][td][align=center]《Schindler's List》[/align][/td][/tr][tr][td=2,1] [/td][/tr][tr][td=2,1]La Campanella(Stefan Milenkovich Paganini Recital)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录音精致细腻,音色明亮,辅以少量钢琴伴奏,小提琴曲用于测试音箱的什么频段不用多描述了,正确的听音结果是明亮流畅自然,如丝绸滑落一般,并伴有淡淡的松香味道,其中钢琴伴奏听起来平淡无常,但正好衬托了小提琴的华丽,这些钢琴片断也是测试多媒体音箱的利器,许多音箱会在表现此段音乐产生较为明显的削顶失真,能做到较为准确回放的少之又少。[/td][/tr][tr][td=2,1] [/td][/tr][tr][td=2,1]《Schindler's List》当你凝神欣赏激光唱片上这张堪称摄影佳作的封面时,那首听过一次再也无法忘怀的旋律就会重新在耳畔响起……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代表作品,音乐让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更为深沉、引人思考,重重危难中,人性的复苏成为最感人的诗篇。[/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1.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2.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The Rock》[/align][/td][td][align=center]《波罗密多》专辑中的《尘鼓》[/align][/td][/tr][tr][td=2,1] [/td][/tr][tr][td=2,1]《The Rock》;这部影片也是秉承作曲家一贯的作风,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Hans Zimmer的配乐是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音乐,虽然他仍然运用管弦乐团作为音乐的主体构成,但是非常强调如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把管弦乐与电子合成器结合起来,使得音乐自始至终被鲜明的节奏所充斥、包围,这样的音乐运用在动作片中烘托紧张的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td][/tr][tr][td=2,1] [/td][/tr][tr][td=2,1]《尘鼓》;层次丰富的打击乐,以鲜活律动架构出点、线、面的均衡节奏,主次交替更迭,呈现人间众生相。 [/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3.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23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4.jp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Round-Up》[/align][/td][td][align=center]《The Magnificent Seven》[/align][/td][/tr][tr][td=2,1]
[/td][/tr][tr][td=2,1][align=left]《Magnificent Seven - Elmer Bernstein》;发行于1986年的《Round-Up》,这张唱片至今仍被众多音乐爱好者视为“发烧极品”。这张唱片非但拥有极致爆棚的录音特效,而且全面体现出美国本土管弦作品的魅力。美利坚西部那粗旷而质朴的民风被完美的表现出来。尤其是第三轨,著名西部片《七侠荡寇志》的主题音乐,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万宝路广告曲,更把美国牛仔那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令人荡气回肠的壮丽画面描绘的惟妙惟肖,令听众无不热血沸腾。
[/align][/td][/tr][/table]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惠威T200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jpg[/img][/url][/td][/tr][/table]
T200B是惠威以HiVi T200A顶级音乐监听系统为蓝本所推出的后续产品,整个设计延续了许多T200A上的成熟经典,例如“T”系列的简洁无谐振的三角Tri几何造型,完美的箱体设计和内部声学结构。此外,T200B的电声系统也进行了全新的优化,其中包括重新设计的放大电路、分频器以及T200B独有的扬声单元。更可贵的是在T200B还未上市之前,惠威积极与烧友以及媒体进行互动,听取了对T200B的一些改良建议,包括分频器的微调优化,有效的降低系统失真度与改良了频响与相位的特性,所以最终型的T200B一上市就得到了众多烧友的认可。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jpg[/img][/url][/td][/tr][/table]
惠威的T200B音箱的低音单元采用惠威著名的5英寸Diva 4.1主扬声器M5N,M5N 型 5 英寸防磁扬声器,振膜采用美国先进的铝镁合金一体化金属结构,振膜表面喷涂有特殊阻尼层。为了让振膜有更好的内阻尼特性, HiVi 还在振膜内还加入了一些特种合金成分,可以让金属振膜尽量减少分割震动,减少声音的失真。此外 M5N 还采用了高顺性支撑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刚度和力学稳定性。使用了大功率耐高温无涡流损耗 Kapton 音圈骨架和耐高温 SV 线音圈,屏蔽式磁路系统和长冲程线性位移设计。惠威特有的对称磁场( SMD )驱动技术使音圈处于一个对称的驱动磁场之中,从而获得对称均衡的驱动力,能明显减少音圈的电感以降低反电动势,扬声器的控制特性因此得以改善,声音更加准确自然。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jpg[/img][/url][/td][/tr][/table]
高音单元则是采用 TM 1A -T 28mm 高音单元。其中 TM 1A -T 球顶高音采用德国天然纤维球顶振膜,频率响应平直,音色比较细腻自然。该单元配备了钕铁硼磁体,三文治防磁结构,美国液磁冷却技术和耐高温铝合金骨架及铜包铝线音圈。强吸声后腔设计,降低了单元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非线性失真。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惠威T200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8.png[/img][/url][/td][/tr][/table]
惠威T200B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附带实测频响曲线的多媒体音箱产品,从测量出的曲线上看,T200B的曲线确实非常漂亮。低频下潜为63Hz左右,完全符合一款高档次5英寸书架箱应有的低频下潜。低频曲线缓缓下延,有效低频响应在50Hz左右,1kHz左右略微隆起,有效提升人声及乐器的厚度,在12kHz到14kHz附近2dB的增益让高频有更多细节,听感鲜亮有光泽。T200B的曲线平滑度极高,我们可以看到从63Hz-20kHz的不均匀度为(-3dB、+4dB),完全满足高保真音乐的播放。从曲线上看,可以说惠威T200B几乎无可挑剔。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3,408]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png[/img][/url][/td][/tr][/table]
T200B在女声部份表现得非常细腻,加上王菲的声音原本就比较清秀。在《La campanella》中频也非常的细腻,有时候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会有非常微妙的一些衔接,最后一段弹性强,层次感偏向监听还是以欣赏为主。《尘鼓》整个包围感与空间感十足,中低音的振膜比较干脆,最后鼓棒的敲击也很干脆,速度适中,源于T200B原本不是很注重低音吧。《The Rock》电影原声方面,T200B下潜力度虽然很深,并不会扩散,电子乐的响应速度适中。《Magnificent Seven - Elmer Bernstein》整体的层次感非常鲜明,控制力与单元的相应速度都比较良好。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5,17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png[/img][/url][/td][/tr][/table]
确实没的说,T200B就是T200B,在整个主观听音测试中T200B的音质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异常通透开扬的音色和宽阔的声场让评测人员耳前一亮,恰到好处的低频与紧实的中频让T200B在整体音色的均衡性上获得了高分。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惠威M200MKII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4]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0.jpg[/img][/url][/td][/tr][/table]
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就炒得沸沸扬扬的惠威M200MKII直到2007年的1月23日正式发布,作为M-200新一代产品,惠威在这款音箱上可以说倾注了很大的经历。从前期的研发到最终的上市,惠威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谨慎的,因为这款产品肩负着惠威对于一个以中高端产品见长的企业来塑造品牌之物,也就是说这款产品的上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于M-200笔者也不想过多的去叙述了,热销8年已经算是多媒体领域一个奇迹了。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1.jpg[/img][/url][/td][/tr][/table]
惠威M200MKII的低音S5N单元采用高强度阻尼材料的PP振膜,配备高性能的双磁体全耦合屏蔽式防磁结构,防止磁场外泄。耐高温大功率骨架/可以承受大功率输入的SV 音圈能充分保护单元。发烧级的长冲程大功率低频线性位移设计可以提高低音单元的大动态低频输出能力,同时降低了失真。优化Thiele/Small参数设计使低音单元可以和音箱完美配合工作。S5N单元的人声表现极为出色,是一只让人闻于声,动于情的完美中低音扬声器单元。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2.jpg[/img][/url][/td][/tr][/table]
M200MKII的扬声器配置为TN25高音单元搭配S5N低频单元。惠威TN25高音单元的振膜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的天然纤维,振膜质感非常的柔软,频率响应平直,高频端可达25kHz以上,音色甜美、细腻。屏蔽式高性能钕铁硼磁体,三文治防磁结构,有效地抑制漏磁场,创造小型化线性匀强磁场。美国液磁冷却技术,耐高温铝合金骨架及铜包铝线音圈都让这只单元具备有较大功率承受能力,强吸声后腔设计,降低了单元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非线性失真。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惠威M200MKII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9.png[/img][/url][/td][/tr][/table]
惠威M200MKII在目前千元2.0音箱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从曲线上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M200MKII的曲线平滑,低频下潜到66Hz左右,达到一定的下潜深度。曲线的不均匀度为66Hz-20KHz(-3dB、 +5.5dB),中频部分在在800 Hz -1.2kHz处有增益,幅度为2dB左右,目的在与增强人声的感染力,而中高频曲线的变化幅度为正负2dB左右,保证了高频的细节又不至于过亮。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3,40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pn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1,174]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4.png[/img][/url][/td][/tr][/table]
从主观听感测试中,深深的感到M200MKII在千元2.0市场上霸主地位。富含韵尾的中频人声,略带温暖。细腻且柔和的高频搭配松软带着包围感的低频,M200MKII确是一套听音乐的优秀产品。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漫步者S200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3.jpg[/img][/url][/td][/tr][/table]
S2000是漫步者公司在2.0市场上的旗舰产品,虽然还未达到惠威产品的高度,但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采用了HiFi音箱使用的独立功防加上一对全等容的无源书架音箱组合而成,调控台在功放上,同时还提供了手持遥控器。这样的设计虽然也在多媒体音箱领域中出现过,但产品都只是凤毛麟角,很少能够在市场上见到。而扬声器单元则全部都是漫步者自行研发,1寸的丝绢膜高音和5.5寸的复合振膜低音单元全部出自漫步者之手。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4.jpg[/img][/url][/td][/tr][/table]
低音单元为漫步者F55NT,采用对称磁路、长冲程设计,使低音质量得到改善。振膜采用纸浆结合编制棉线而成,便面涂有特殊涂胶,有效的提高了低音力度和纯度,指数曲线形成的振膜剖面能够极大的减少分割振动带来的音质下降。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5.jpg[/img][/url][/td][/tr][/table]
高音单元型号为2NT,使用了丝绢振膜材料,毕竟丝绢膜的音色更柔和,在不同曲风的表现中变化能力较强,耐听度更好,具有音乐味。同时也可以达到一个较理想的频率上限。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漫步者S200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0.png[/img][/url][/td][/tr][/table]
我们从曲线上可以看到S2000的曲线相当平滑,整体的不均匀度为(88Hz-20kHz ;-3、+4.7dB)。漫步者S2000的曲线跨度较窄,低频下潜略有欠缺,有效低频下潜仅为88Hz左右,和一些4英寸书架箱的参数差不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后的评分上S2000的曲线分数无法拿到高分。此外我们注意到S2000的中高频能量要明显比低频能量强一些,以700Hz左右为分界点平均高出2dB左右,这样使得S2000的中高频较多,听感偏亮,听人声有年轻化的趋向。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1,409]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5.pn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499,17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6.png[/img][/url][/td][/tr][/table]
除了均衡还是均衡,这就是我们对漫步者S2000的整体评价。对于售价千元的2.0多媒体来说,做到均衡的音质不易,但要做到在均衡中突出音色就更难,漫步者S2000缺乏的也许就是这种平衡中的不平衡。漫步者S2000的中高频非常出色,充裕的高频细节和中性的中频让音乐变得干干脆脆,唯一不足的还是低频,S2000的低频确实太少了,有一些原本可以听到的低频细节由于下潜不住无法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黑钻2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6.jpg[/img][/url][/td][/tr][/table]
发友、黑钻系列产品推出以来,以出色的音质和高性价比的定价得到了广大发烧友和音影爱好者的喜爱,这款产品在之前某个媒体的横向测试中“非常突出”,在本次横向评测中我们对其也格外重视。外观上黑钻2B还是比较传统,有人说比较老土,但我觉得很合胃口,尤其是木纹的贴皮加上抛光的面板,配合液晶还是非常简洁大气的。相比黑钻双子星XP,黑钻2B采用的是1英寸的高音单元+5.5英寸低音单元的组合,但是黑钻2B的低音单元并没有使用羊毛混合纸盆。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7.jp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8.jpg[/img][/url][/td][/tr][/table]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黑钻2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1.png[/img][/url][/td][/tr][/table]
黑钻2B从整体曲线来看其中低频有较为平直的响应,整体的曲线不均匀度为61-20kHz (+3 、-8dB),低频并没有做增益处理,听感较为平实,自然。中频曲线上,黑钻2B在500Hz-2.5kHz处有平均4dB左右的延续峰,有意让人声部分的中频段突出,增加人声表现。高频部分的曲线不是很自然,4kHz-7kHz之间5dB左右的谷让这个频段变得有些朦胧,但接下来一个以10kHz为中点,5kHz-10KHz响度增强为9dB左右的频响峰又让听感发生巨变。而10kHz以后频率响应掉转直下,这种衰减一直延续到20kHz,可以说黑钻2B在高频和极高频中音乐的细节及其泛音就几乎没有了。值得注意的是黑钻2B曲线在20kHz附近,曲线突然以更高的衰减率下滑,这应该就是黑钻的设计师提出的“数字滤波电路”,只是从曲线上看,这种数字滤波电路是一种“无效的衰减处理”。因为从人耳敏感的1kHz开始算,2B的曲线到20kHz时已经衰减了10dB。在频率高达20kHz时,在这里能声音能量已经微乎其微,对于更高的频率无论再做多么剧烈地衰减,对于音箱而言改变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人耳也根本听不到这样的变化。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3,40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7.pn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499,17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8.png[/img][/url][/td][/tr][/table]
从主观听音的情况来看,黑钻2B的声音是可圈可点的。首先是它突出了人声的厚度,衰减了高频,让这套箱子听上去虽然有些模糊,但却比较饱满,中高频让人感觉比较耐听,也许这也正是设计师故意衰减极高频的原因,黑钻2B在低频方面也有不错的深度,值得一听。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麦博PURE10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9.jpg[/img][/url][/td][/tr][/table]
麦博即2006年上市的Pure10后,在07年年中又推出了Pure100。这款产品是麦博作为衔接中高端的精品,从研发到推出共历时1年,可见麦博对Pure100的重视程度。这款Pure100也是8款2.0箱子中外观比较独特的,正面采用高亮的木纹贴皮,重量约50公斤的Pure100也获得这次横评“胖子”的殊荣。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0.jpg[/img][/url][/td][/tr][/table]
中低音部分依然采用了Peter Larsen设计的产品——ML6,它是一款6.5"的云母聚酯锥盆单元,阻抗4Ω、承载功率为100W。该单元与麦博的顶级有源箱Pure10所用的一样,由于音箱功率较大,因此要求单元能有较高的承载功率,为其配置了高强度的金属一体铸造盆架,磁钢方面则采用了一个硕大的长冲程低碳钢。据称,该磁钢是Peter Larsen历时半年开发的心血结晶,其具有比同类产品更高的导磁率。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1.jpg[/img][/url][/td][/tr][/table]
高音单元采用了欧洲著名单元设计师Peter Larsen设计的MT9,单元阻抗4Ω、承载功率为50W(普通高音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可承载功率,这与麦博的声音取向有关)。该高音单元采用了德国Kurt Muller的丝质球顶振膜,磁体采用了钕磁铁,钕磁铁能够提供较大的磁通,这对提高单元控制力是很有助益的。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麦博PURE10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5.jpg[/img][/url][/td][/tr][/table]
从曲线上看,麦博Pure 100做得非常漂亮,曲线整体均匀度很高,从60Hz-20kHz不均匀度仅为-3、+4dB。Pure 100曲线的低频和中频部分异常出彩,跨度很大,低频一直延伸到60Hz左右,曲线下降平缓让低频有出色的下潜深度,也保证了充足的低频量感。中频部分1kHz左右也略有提升,强调人声的演绎。总体而言麦博Pure100从曲线上看比较以往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设计优良严谨。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3,408]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9.pn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1,17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0.png[/img][/url][/td][/tr][/table]
在电声测量中我们已经提出,Pure100对于麦博之前的产品进步明显,这套目前售价2800元的高价2.0在听感测试中表现也很出色。整体音色不偏不倚,带着一点灵性。低频下潜有深度,收放自如;中频不带丝毫多余的脂肪,听上去紧实自然。中高频和极高频显得略多一些,但是充满了细节和光泽。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三诺N50G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2.jpg[/img][/url][/td][/tr][/table]
对于三诺N50G的上市可能许多烧友不会忘记在背景慧聪书院的音乐鉴赏会吧,OK,先谈这个,我们来说说N50G。N50G是三诺07年年底重推的旗舰产品,外观上非常的朴实,不同于之前介绍的麦博Pure100,N50G没有过多的修饰,而值得注意的是N50G的刚性倾角采用了收边的设计,这也是充分考虑音乐的无障碍反射的缘故。并且三诺采用了只在传统高级HiFi音响产品中才使用的电子分频技术。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3.jpg[/img][/url][/td][/tr][/table][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4.jpg[/img][/url][/td][/tr][/table]
难得的是N-50G选用了俗称“皱皮盆”6.5寸专业纸浆松压盆中低音单元配合高音单元采用豪华1寸丝膜高音单元。该低音单元还是颇有来历的,在针对低音单元的分隔振动上进行了多项特殊的设计,在低频段的回放性能好,低频延展性强,在业界享有盛誉。丝膜单元声音柔和,瞬态响应好,铝制高音面板有效减少了高音谐振,箱体刚性的倾角收边设计大大减少了声波在反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更从外观上带给用户以专业的观感。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三诺N50G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2.png[/img][/url][/td][/tr][/table]
比较麦博的Pure100,三诺N50G的曲线的平滑度就要稍差一些,不均匀度为76Hz-20kHz(-3 dB、+6.5dB)。低频部分曲线比较平缓,低频下潜在77Hz左右,这个下潜值作为一款6英寸书架箱来说下潜明显不够。曲线在900Hz-4kHz之间有一个5dB左右的落差谷,可能会让人声的整体亮度不足,不够开阔。高频部分曲线从4kHz-18kHz是一个逐步爬升的过程,幅度为7.3dB,这样的高频提升让N50G的高频能量较多,听感亮,久听易累。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41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1.png[/img][/url][/td][/tr][/table]
三诺N50G的话,女声部份表现得比较细腻,而低频部份借于6.5英寸的低频单元,整体深度可以,没有外扩现象。而在电影原生部份,低频的延伸度不错,但后半部分的爆发没有发出来。小提琴的表现就显得比较暗淡了。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1,171]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2.png[/img][/url][/td][/tr][/table]
N50G的整体听感是比较“强悍”的,感觉有的像在听一款加强型的2.1音箱。低频量感较多,有一种直来直去的畅快。反而是中频的厚度一般,人声缺乏感染力加上高频比较亮,听的时间长确实有累的感觉,稍微将增益调低一些改变立竿见影。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索威S865B
在多媒体音响中,索威凭着其掌握的同轴专利技术在中高端2.0音箱市场中稳座前列。他的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并为业界所关注。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其通过发布SW系列6.5英寸及8.0英寸的两款同轴产品杀入国内市场,其后索威对其同轴技术进行了4次大规模升级并拓宽了产品线的长度,使同轴产品丰富到3至15英寸。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5.jpg[/img][/url][/td][/tr][/table]
从型号上来看,S865B应该是S865A的延伸版本,照惯性思维,一般的设计思路就是分频器的调校或者是功率的加大。其实不然,S865B从里到外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很多媒体烧友也给他取了一些新名字,但由于官方早在06年S865A上市的同时就公布这个型号,可见叫S865B这个名字已经是定局了。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6.jpg[/img][/url][/td][/tr][/table]
在S865B标准版中我们可以看到,低音单元所采用的就是6.5英寸的羊毛与木浆混合高温压制成型的羊毛纸盆。而1.5英寸的中高音单元采用较为成熟的球顶形结构, 材质选用杜邦材料使其介于软球顶与硬球顶之间,但其采用了索威专利的ISP内悬置技术,准确地将中高音单元悬置在低音号角的喉部,使其各单元能够在共点的条件下工作,电声参数真正地满足了“一点发声,同步传播”的点声源特性。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索威S865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3.png[/img][/url][/td][/tr][/table]
相比前面的6款产品,索威S865B的曲线就要逊色不少,整体均匀度较差。索威S865B采用的是6.5英寸低音单元,低频下潜可以达到58Hz左右。S865B从58Hz-20kHz的不均匀度为-3、+8dB。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低频增益处理外,索威S865B的曲线从500Hz起就开始有些跌宕起伏,值得肯定的是S865B在5kHz以上的高频部分做的较为出色,在听感上的印证也确实如此。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4,41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3.png[/img][/url][/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498,17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4.png[/img][/url][/td][/tr][/table]
从听感测试中S865B可以说为索威赚足了面子,面对在场的评测编辑,索威S865B显得从容不迫。低频下潜有模有样,并兼备一定的控制力,在曲线测试上起伏不定的中高频部分听上去甜美自然,完全没有生硬感。由于采用了同轴单元, S865B的结像力值得肯定,人声口形清晰触手可及。
产品外观和功能介绍 索威S88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7.jpg[/img][/url][/td][/tr][/table]
除了索威S865B参加了此次的横评外,另一款索威S880也是07年索威主推的2.0音箱产品。与S865B不同的是S880一款独立功放的2.0系统,而功放机非常重,前面板只有一个音量调节旋钮,没有高、低音增益调节。音箱的体积硕大,放在电脑桌上会占去大半的空间,建议使用单独的音箱支架。前面板,是发亮反光的黑色亚克力材质。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333]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38.jpg[/img][/url][/td][/tr][/table]
S880拥有8英寸的羊毛盆低音喇叭+1.5 inch SV直接辐射球顶振模号角高音,高音喇叭在低音喇叭的中心位置,是独立的,不会跟随低音喇叭的前后震动而动。由于高、低音喇叭在同一个轴心上,故称为同轴喇叭。可以这么说,S880是目前市场上2.0书架箱中的巨无霸了。
曲线分析及听感评测 索威S880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0,292]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4.png[/img][/url][/td][/tr][/table]
索威S880可谓目前市场上2.0书架箱中的巨无霸,8英寸的低音单元和庞大的箱体在外形上给人巨大的震撼,从曲线上看这种震撼是否还能延续呢?细心的网友应该会发现,S880低频上的曲线特性和S865B很接近,低频下潜值为57Hz,只比S865B多1dB,这和S880 8英寸的大尺寸低音单元不大相符,不同之处在于S880低频部分整体比S865B增加了2dB左右的声压,让S880听上去低频量感更多。比较无奈的是从曲线上看S880的整体频响表现一般,从中频到高频起伏都较多,但如果没有3kHz附近的频响谷,整体的曲线还是较为规整的。S880的频响不均匀度为57Hz-20kHz(-3、+6.5dB)。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3,41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5.png[/img][/url][/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498,170]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6.png[/img][/url][/td][/tr][/table]
相比S865B的出色表现,S880就要逊色一些。首先是低频显得较为浑浊,缺乏解析力,可能是由于振膜面积较大导致控制力的下降。再就是S865B的中高频优势在S880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听感略微毛躁。我们猜想S880和S865B的同轴单元应该采用的是相同结构和材料的高音单元,但为什么在高频上有较大差距,这让我们有些费解,S865B的表现要比S880优秀和全面很多,在整体的控制力,特别是低频控制力,还有音色的耐听度上S865B都具备优势。
8款多媒体2.0音箱 测试总结及得奖
在本次测试中,索威的两款产品是比较特别的。与其他采用传统分体扬声器设计的产品不同,索威S865B和S880采用的是同轴扬声器,这种设计将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以一种融合的状态出现。采用同轴的产品在声音结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点是由于低音单元振膜的中间部分被高音单元取代,所以振动面积比同尺寸的低音单元小,低频往下延伸的值就会略高一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索威的两款产品在曲线特性上有与其他产品截然不同的地方。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8s.pn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9s.pn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惠威T200B[/align][/td][td][align=center]惠威M200MKII[/align][/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0s.pn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1s.pn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漫步者S2000[/align][/td][td][align=center]黑钻2B[/align][/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15s.jp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2s.pn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麦博Pure100[/align][/td][td][align=center]三诺N50G[/align][/td][/tr][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3s.png[/img][/url][/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250,14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4s.png[/img][/url][/td][/tr][tr][td][align=center]索威S865B[/align][/td][td][align=center]索威S880[/align][/td][/tr][/table]
如果大家注意看一下前面我们介绍过的6款产品,会发现它们的低频曲线都是相当平滑的,而索威的两款产品就完全不同。它们在60Hz-200Hz之间都做了增益处理,提升的幅度在5dB左右,从曲线形状上看低频部分的曲线就像一个小山包,听感上这部分频率的能量感也就提升了一倍,让低频听上去更多。对于这种设计,我们的分析是它首先是合理的,对低频听感有助益的;缺点是让产品的HiFi性打了折扣,并没有做到对音乐特别是低频原汁原味的表现,而人为的提升低频部分的增益,容易让低音单元比原设计更早到达工作极限,从而丧失低频的控制力,令低频解析力较低且容易有失真。
[table=300][tr][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506,466]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6.png[/img][/url][/td][/tr][/table]
一个好2.0音箱的声音,应该是高、中、低音平衡,低音丰满柔和,中低音浑厚有力,中高音明亮透澈,高音纤细洁净。音箱本身的声音平衡度是相对的,如果某部分突出了,其它部分就会减弱。光从整个电声测量的结果来看,目前高端2.0市场上的产品都已经具有相当出众的素质,特别是惠威T200B、M200MKII、漫步者S2000、麦博Pure100这4款产品都在在频响曲线上表现突出。不过从综合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惠威T200B毋庸置疑取得领先,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制作工艺,以及主观试听部份给评测者的异常通透开扬的音色和宽阔的声场,恰到好处的低频与紧实的中频都让T200B在整体音色的均衡性上获得了高分,因此[b]惠威T200B荣获本次2.0音箱横最佳音质奖[/b]实至名归。
[table=300][tr][td][align=center][url=http://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7.png][img=150,25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7s.png[/img][/url][/align][/td][td][url=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597421.html][img=350,257]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29/87/10/2s.jpg[/img][/url][/td][/tr][/table]
其实对于2.0音箱的横评,对笔者来说写作的确很难,因为面对众多2.0音箱的烧友,以及在这次横评中认识的朋友,他们的耳朵是如此的异常挑剔,对性价比十分敏感,在意音箱的材质要大于音箱的外观、敏感与细节的表现力。听任何一款音箱,都可以一针见血的说出细节的不足,不能指望宣传可以改变他们对一款产品的印象。而对于不同的音箱,他们也可以第一时间说出一长串适合这款音箱的曲目和不适合的曲目,只要是他们听过的。对于加强器材的某一方面的表现力去掩饰某些的不足不削一顾。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和大量的理论储备,是整个音箱市场上最难伺候的一批人,因为他们的耳朵根本不会骗人。所以,由于这次对2.0多媒体音箱的横评写作时间比较的匆促,文中如有错误还请广大烧友告知并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