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mann共振中文译名“舒曼共振”,为1952年舒曼(Schuman, 1952)首次指出。该词汇主要涉及领域是地球天电以及电离层和地球问题(说白了就是全球闪电)。这一词汇基于一个理论模型:即地球和电离层可以构成一个谐振腔体,腔体中存在一个特殊的谐振频率,这一频率主要由地球的尺寸决定,并由全球的闪电放电激发。该模型中腔体的共振频率可以表示为f(M,C,r,Q)的函数,其中M为谐振阶,可取M = 1,2,3,…;C为光速;r为地球半径;Q为阻尼损耗因子。对于理想传导界面,Q为无穷大,f1=10.6Hz。实际上由于地球和电离层的有限电导率产生的损耗,所以f1=7.5Hz(一般为7~8左右)。一般用这个频率作为参考衡量全球天电的活动情况。
至此,这个Schumann共振和时间扯不上任何关系。但是可以在各个防雷网站找到相关介绍...
至于时间的问题,建议大家去时间管理的专业网站阅读,比如国家授时中心,上面资料难度属于科普级的,而且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至于军事领域是否应用Schumann共振作为调度参考时间,鄙人不才,未曾听闻。倒是在发射洲际导弹等情况时需要原子钟之类的非常精确的授时以平衡掉地转偏向力等对大尺度、长距离目标的影响。GPS定位导航也会用到更精确的授时方式。
至于这个XP时钟“不寻常”的显示方式,其实在1年前就有人注意到了。至于为何是这种显示方式,对不起,我也不是相关专业的。个人认为,是一种系统误差的累积屏蔽方式。以前听海上电台工作的人员说过,在船舶上,当管理船舶时间的工作人员和标准授时电台对时间时,即使自己船上的表比授时快或慢几分钟,他们也不能把表进行调整,而是记录和授时相差的时间。这样会最小限度的防止船上的表因本身的“仪器误差”而产生更大的时间误差。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各种板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