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了,本周
显卡市场好消息频频传来,高、中、低全线产品都出现了很值得选购的产品。步入7月中旬,
NVIDIA个
ATI在中端、高端产品上的价格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以GTX280、GTX260、
HD4870、
HD4850为代表的中高端市场表现的尤为激烈;在主流的中端市场,几家AIC品牌也将旗下主流的9600GT/512M产品直降到了799元,进一步加大了对HD3850的压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周的超值降价情报:
● 高端市场风云起 GTX200双雄暴降

本周,
NVIDIA将旗下刚刚上市不久的基于GTX200显示核心的GTX280和GTX260两款产品做出了大幅度的降价。GTX280有之前的4999元降到了3999元,GTX260也降价500元,打出了2499元的低价,在中高端市场全面压制
HD4870。
● AIC带头杀价 中端主流96GT再创新低

一直在中端市场稳居主流的9600GT近日价格上近日也有了新的变化,有
影驰、映众等几家AIC厂商为主力,把价格全面杀到了799元的低价,性价比再度提升。相信在下周,各通路品牌以及二、三线品牌的产品价格也会有所变化。
● 性价比冠绝中低端 HD3850杀至499

本周末,在中端市场力抗9600GSO的HD3850/256M产品再创新低,杀至令人惊讶的499元,逐步步入低端市场。这无疑给NV中低端产品一记重拳,499元的HD3850必将在低端市场势如破竹。
打算在本周末装机的朋友,会有很多不错的选择,抓住机会,赶紧出手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周给您推荐的这7款高性价比产品。
● 耕昇 Geforce GTX 280

耕昇GTX280
这款产品基于G200-300核心,台积电65nm制程,240个流处理数,核心工作频率600MHz,而Shader频率则高达1300Mhz。GT200完全按照DirectX 10以及OPenGL 2.1的规范设计,同时支持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PhysX、CUDA、PureVIDEo HD、OpenGL 2.1、3-WAY SLI、PCI-E 2.0等众多先进技术。

一体化双槽散热器完全覆盖整卡面积,能够同时对核心、显存、供电电路进行散热,风道式设计能够将热量迅速排出机箱外。

显卡采用了高档的数字供电模块,电路使用了5+2相设计

提供另个外接电源接口

显卡采用现代 0.8ns GDDR3显存颗粒,共组成1024M/512bit的超强显存规格,显存工作频率2200MHz,峰值显存带宽高达141.7GB/s

双DVI接口设计
● 耕昇 Geforce GTX 280

耕昇GTX280
这款产品基于G200-300核心,台积电65nm制程,240个流处理数,核心工作频率600MHz,而Shader频率则高达1300Mhz。GT200完全按照DirectX 10以及OPenGL 2.1的规范设计,同时支持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PhysX、CUDA、PureVIDEo HD、OpenGL 2.1、3-WAY SLI、PCI-E 2.0等众多先进技术。

一体化双槽散热器完全覆盖整卡面积,能够同时对核心、显存、供电电路进行散热,风道式设计能够将热量迅速排出机箱外。

显卡采用了高档的数字供电模块,电路使用了5+2相设计

提供另个外接电源接口

显卡采用现代 0.8ns GDDR3显存颗粒,共组成1024M/512bit的超强显存规格,显存工作频率2200MHz,峰值显存带宽高达141.7GB/s

双DVI接口设计
耕昇 Geforce GTX 280
[参考报价] 3999元
● 影驰 9600GT中将版

影驰 9600GT 中将版

采用G94-300显示核心,65nm工艺制造,拥有64个超标量流
处理器,
显卡支持DirectX10和SM4.0,具备PureV
IDEo HD II的视频解码引擎,支持HDCP和HDMI,支持SLI
双卡互联技术,当然还支持最新的PCI-Express 2.0总线标准。

采用了COOLER MASTER研发的黑盒散热器

采用了加强的三相供电,搭配通过QC检测的日本化工固态电容,同时还设计了独立的MOS管散热器来降低温度,提升显卡的超频潜力。

采用三星1.0ns DDR3显存颗粒,512M/256bit,默认频率为650/1800MHz

采用DHMI+DVI接口设计
9600GT拥有出色的高清硬件解码性能,在H.264高清硬件解码方面拥有超越中端G84的表现,支持PureVIDEo HD技术。
影驰 9600GT中将版
[参考价格] 799元
● 蓝宝石 HD4850

蓝宝石 HD4850

基于RV770显示核心,55nm先进工艺制程,拥有800个统一流处理器单元,为上代RV670的2.5倍,支持DirectX 10.1技术、55nm工艺、PCI-E2.0、UVD2技术、升级的PowerPlay省电功能、整合式HDMI音视频同步输出等。

先进的55nm工艺也使得显卡功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以看到,该卡配备了单槽全铜散热器,一体化散热方案同时对核心、显存以及供电电路进行散热。

显卡使用了大量高品质固态电容与贴片电容的搭配,加上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采用奇梦达1.0ns DDR3显存,512M/256bit,默认频率为625/2000MHz

双DVI接口设计
在视频技术方面,
HD4850同样具有Avivo HD技术,集成改进版UVD视频解码引擎,支持H.264、VC-1、DivX和MPEG-2等全高清视频格式硬解码,在提高视频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CPU的负担,另外核心还集成7.1声道高清HDMI模块。
蓝宝石 HD4850
[参考价格] 1399元
● PNY 9652-GTH3至酷版

PNY 9600GT至酷版

采用65nm工艺制程G94-300的芯片,核心拥有64个流处理单元。支持DirectX10和SM4.0特效,具备PureVIDEo HD II的视频解码引擎,支持HDCP和HDMI,支持SLI双卡互联技术,支持最新的PCI-E2.0总线标准。

采用豪华纯铜双热管散热器,热管与鳍片的接合采用穿鳍工艺,配上铜板的快速吸热能力,保证了核心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能迅速传递到散热鳍片。

四相供电设计,搭配全固态电容搭配全封闭电感

三星1.2ns/DDR3显存,512M/256bit,核心默认频率650MHz/1900MHz

双DVI接口设计
PNY 9652-GTH3至酷版
[参考价格] 799元
● Inno3D Geforce 9600GT

Inno3D-映众 9600GT游戏战斗版

采用65nm工艺制程,核心代号为G94-300的显示核心,拥有64个流处理器,支持全新PCI-E 2.0标准,并向下兼容 PCI-E 1.0。能够完美支持DirectX 10、Shader Model 、OpenGL 2.1、PureVIDEo HD、128-bit HDR、16X AA等技术。

散热方面在大尺寸风扇外面加上巨大的网状防尘罩

采用公版PCB设计,三相供电设计,外接6PIN电源接口

三星1.0ns G
DDR3高速显存颗粒,正面8颗组成512MB/256bit的显存规格,
显卡默认核心/显存频率为650MHz/1800MHz,Shader频率则达到了1625MHz。

双DVI接口设计
Inno3D Geforce 9600GT
[参考报价] 799元
● 斯巴达克 HD3850 256M

斯巴达克 HD 3850 256M

显卡基于55nm工艺的RV670显示核心,拥有320个流处理器,支持DirectX 10.1、Shader Model 4.1、PCI-E 2.0、CrossFire X技术。核心整合了将强大的UVD引擎,提供对1080P高清格式的全面硬件解压支持,极大降低了CPU的负担。

巨型风扇和散热片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以散热片为主导、以风扇为辅助的一体化散热体系

四相全固态供电设计,搭载6PIN外接电源接口

支持CrossFire

采用1.2ns的GDDR3显存颗粒,256M/256bit的显存规格,默认频率为670/1660MHz

双DVI接口设计
斯巴达克 HD3850 256M
[参考价格] 499元
● 小影霸 GT7

小影霸GT7

采用非公版设计,搭载80nm工艺的G84-400显示核心,采用统一渲染架构设计,拥有32个流渲染单元,能动态转变为像素处理以及顶点着色处理单元,最大程度的优化渲染效率。

采用了三洋的SEPC固态电容

采用1.4ns DDR3显存颗粒,256M/128bit,默认频率为540/1400MHz
全接口设计,完美支持高清输出
显卡核心 | | GeForce 8600GT | 显卡属性 | 桌面级 | 核心代号 | G84 | 显卡核心频率 | 540MHz | 显卡核心工艺 | 80纳米 | 核心生产厂商 | NVIDIA | RAMDAC频率 | 400MHz | 显存类型 | GDDR3 | 显存封装 | FBGA | 显存速度 | 1.400ns | 显存频率 | 1400MHz | 显卡显存容量 | 256MB | 显存位宽 | 128bit | 流处理单元 | 32 | 接口类型 | PCI Express X16 | 最大分辨率 | 2560×1600 | 散热方式 | 风扇 | 视频输出 | 分量 | 显示器接口 | 双DVI | 最高DirectX版本 | DirectX 10 | HDTV | 支持 |
|
小影霸 GT7
[参考价格] 399元
[
本帖最后由 幻想的风 于 2008-7-12 15: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