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贴共获得感谢 X
8
[09.29]一场针对百度的业内围攻正在逐渐升级
9月8日,淘宝正式承认屏蔽百度搜索。淘宝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防止网络欺诈,“杜绝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避免诚信商家被上述行为打击、株连”。与此同时,Sohu博客、校内网、海内网、51.com等众多博客及SNS网站宣布将全面屏蔽来自百度的搜索请求。
9月11日,中搜高调宣布旗下“个人门户”屏蔽百度,并指责百度“人为干预搜索结果”和“行业垄断”。
9月17日,网易暗示某些搜索引擎“过于偏袒自己”是“无道搜索”。
质疑的声音如此之多,以致业内有人对此戏称为新一次的“反百度联盟”,不同的是,此次联盟的参与者不是百度可以无视的中小网站,每一家都是业内知名的企业,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百度除了对淘宝有所回应外,大多时候选择了沉默。
“屏蔽门”的背后
“对联盟稍加梳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与百度的业务有所重合。”有分析人士这样认为。
淘宝曾经是百度重要的广告客户,但2007年底,淘宝已经完全停止在百度的投放。也正是在2007年,百度宣布进军C2C。今年年中以来,百度开始在全国举行招商会,百度版C2C呼之欲出,而淘宝则公开宣布屏蔽百度。对此,资深互联网人士洪波认为,这是两家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对赌。中搜在其对百度的声明中公开表示:“近半年来,中搜与3000家合作伙伴共同经营的行业网站在百度搜索结果中时有时无,与Google/Yahoo的稳定收录、合理展示相比,百度过度人为干预搜索结果的做法让众多企业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中搜,包括众多网站、新闻门户都有过同样的经历。百度作为国内领先搜索服务商,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提供给所有的网络经营者。”
从BLOG、SNS、IM、游戏直至C2C,大部分企业动用“屏蔽”手段的原因,是百度采用“人为干预搜索结果”的行为。9月12日,曾有搜索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百度遭遇屏蔽是迟早的事情,这是百度自身盈利模式决定的。百度90%的营收都来自竞价排名业务,而该业务的核心点在于通过人为干涉自然搜索结果以获取收益。百度的搜索结果不再是自然呈现,它决定给你看什么。起作用的因素就在于信息发布者乐意给百度多少钱。”
其实指责百度“通过‘人为干预搜索结果’,对竞争对手进行挤压的行为”的声音由来已久,2006年就有天极网起诉百度不正当竞争案。也曾有业内传闻新浪新闻、搜狐博客等都曾先后被百度屏蔽,虽然后来新浪等被解封,但业内均传,多年来所有被百度通过各种方式屏蔽的网站,只有通过付费的方式才能实现解封。
自上市以来,百度的扩张已经让分散在众多领域的互联网巨头感到危机,而百度“人为干涉搜索结果”的行为则使一些企业发觉和百度无法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打开大门,百度可以单方面获得资源,却可以随时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屏蔽掉自身,无法带来自身需要的流量,这将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才是众多网站起来屏蔽百度的深层次原因。
涉嫌垄断?
中搜曾表示:“百度依靠市场份额优势进行人为干预搜索结果的做法,是一种垄断行为。”虽然各家网站利益点和初衷有所不同,但是几乎同时出手,却没有明显的协调同步迹象。除了反击百度的“不正当竞争”以外,百度目前在中文搜索市场上超过60%的市场份额,以及其背后庞大的用户群也使相关企业感到了一种垄断威胁。
《反垄断法》明确界定了“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几天前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领域反垄断调查报告》中,百度等企业位列其中。
“百度应该已经涉嫌垄断。当年天极起诉百度时,相关法律并不健全,而庭外和解也造成了其他网站不敢站出来反抗。近期反垄断法的推出,会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个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
影响发展?
几天前“屏蔽门”事件中,中搜曾经表示:由于百度过分强调商业利益,给用户提供搜索结果时,已经违背了最基本的客观初衷。百度利用自身在中文搜索引擎上的优势地位,任意减少甚至修改搜索结果和排序,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被搜索内容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商家肯付出的价码。这种“一切向钱看”的方式会让互联网用户很难找到真正需要的内容,甚至会促成一些恶意商家的欺诈。这也使得百度逐渐偏离了离其一直标榜的目标:成为一个“最有质量”“最准确”的搜索引擎。
“如果百度的做法真的使网民对其公信力产生怀疑,那将是本末倒置和得不偿失的。百度的优势地位导致其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应用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会伤害到客户。”来自中搜的声音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