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中关村七大产业集群势头迅猛(3)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3

中关村七大产业集群势头迅猛(3)

中关村(2.88,0.08,2.86%,吧)是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北京数量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为医药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资源,吸引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涌入中关村地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四大现代制造业之一。中关村在2003年开始围绕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专业化孵化的尝试,并于当年建立了面向生物技术产品、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研发机构和团队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专业化的生物医药行业“孵化器”。中关村生物园通过医药专业咨询网络、仪器设备资源网络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入园的医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可以满足100多家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小企业创办、研发中试、新药注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了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成长。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强化投融资服务,重点孵化龙头企业。尽管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环境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园区内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仍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和增资扩股等形式进行了融资。2005年11月9日,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内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并成功融资9000多万美元。仅用了8年时间,他们便完成了由“科技作坊”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跨越。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在园企业诺思兰德,是一家生物技术领域内年轻而朝气蓬勃的新兴企业,有着雄厚的投资背景和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在公司刚刚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就在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公司与韩国一家上市公司ViroMed在基因治疗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共享成果,提高了药物研发速度,并成为了中韩两国成功合作的一个典范。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2004年12月22日成立的一家主营三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以清华大学材料系为依托,在研项目有纳米人工骨、聚酯尿路内支架、防粘连凝胶三项,因项目前景可观,2006年初成功吸引了企业和个人投资600万元。北京华夏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经营公司,成功开发了基于Web的集群图书馆管理系统。2006年公司提供技术,与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社区卫生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家学术团体、医疗单位和企业建起了“21世纪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患者注册与管理工程(简称ICH工程)”的工作网站,为医院、社区、患者提供科学高效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2006年成立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就是按照“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的衍生品,他合理调整了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充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强了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开发建设速度,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制药为核心,配套行业齐全的高效产业集聚区。

  中关村在生物医药原始创新方面已经表现出较强实力。专业生物医药CRO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北京区域内集中了我国近三分之一的生物医药CRO(委托研发)资源,其中德众万全公司是国内第一家CRO上市公司。德众万全公司于1999年成立,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国际水准的医药临床研究、临床前药效药理毒理研究等全方位委托研发服务。2003年,成立仅4年的德众万全在香港成功上市。截至2005年6月,已经完成了400多个国家级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申报国内外专利60多项,其中有30%左右是发明专利,获批注国内2个国家级一类新药,开展了6个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工作。同时公司获发临床研究许可证总数累积197张,生产许可证总数累积至53张。至此,德众万全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国内CRO企业的领头羊。科兴研制出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灭活疫苗和国内第一支甲乙肝联合疫苗,并与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同步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万泰药业的戊型肝炎疫苗已申请多项国际发明专利。百泰药业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属国家一类新药。自主创新让一个又一个“中国创造”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在中关村诞生,生物医药研发的服务外包也开始在中关村兴起。

  中关村已经成为全国疫苗研发、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整体技术水平在全国占据领先位置。例如,天坛生物的乙肝疫苗占全国产量的48%以上,麻腮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纯化乙脑疫苗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居于垄断位置。除疫苗领域之外,中关村在诊断试剂领域聚集了实力较强的企业,形成了一定产业集聚,万泰、中生北控、九强生物、金豪等都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前列。中生北控生物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化诊断试剂公司,万泰公司在血液筛查(血站)系统诊断试剂的总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在2003年检测试剂的批报统计中,万泰、金豪、耀华、吉比爱4家就占全国艾滋病(HIV)检测试剂产量的45%,占全国丙肝(HCV)检测试剂产量的近1/3。

  预计到2010年,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将在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形成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相关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

  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

  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水资源污染、人口急剧增加……全球自然环境恶化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中关村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保护环境是保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注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高科技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的亮点。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环境、能源领域的科技资源占全国的1/4以上,一些自主创新的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2006年初公布的“中关村指数”中,能源、环保产业增速最快,这些产业正在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1-1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企业实现总产值261.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53.9%。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该领域经济效益指数调整攀升,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经济效益指数远远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整体水平。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外,环境保护领域也是发展较快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人力资本指数上优势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中关村科技园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中关村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技术攻关方面,积极开展与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余热余压利用、区域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及“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等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推广环保与节能成熟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快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目前,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引擎。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产业联盟总数已近50家,其中大部分联盟的建立都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密切相关,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产业联盟发展的高地。

  2004年9月,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推进清新空气产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增进全民对室内空气健康的认识。2007年,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及BOT或准BOT等服务模式,促进节能与环保机制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环保、新能源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领域,中关村企业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和再创新开发。王怀东博士从日本携带已经成熟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回国创立嘉博文公司;中信国安MGL公司利用其鲁博士从日本留学带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进行再开发,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突破了国外厂商对该技术的垄断;碧水源公司从澳大利亚获得膜处理技术的许可开展国内的污水处理;宋维宁博士创建北京至柔科技公司,将国际环保新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工艺引入国内。慧点科技公司在石油石化、钢铁冶金、能源电力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具有领先地位,其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同时与IBM公司和惠普公司等结成合作联盟,赢得了IBM全球最重量级奖项——“培根奖”的两项全球提名,成为大中华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环保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发展迫在眉睫,之前举办的电子环保产业论坛,就是两个产业创新集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例证。ICT产业是中关村的优势产业,但目前ICT产业面临环保化升级换代的要求,再按照现有模式发展下去,将面临很多问题。ICT产业和环保产业形成的互动,催生了一个新产业,就是电子环保产业。电子环保产业也是中关村环保科技园重点关注和支持的行业。

  从环保新能源企业到环保科技园的建设,中关村已经意识到环境新能源是重要的生产力,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是保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科技和政策上的创新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008年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经过经过20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关村在空气环境、污水处理、新能源、高效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技术产品,一些自主创新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有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科技”遇到“环保”,我们能看到中关村绿色的明天。

  潜力无极限

  产业集群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技术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横向集群主要是价值链相同或相似环节的集聚,这使得相同资源(技术、人才、公共平台等)可以得到迅速积累和充分利用,有效降低行业总体创新成本,大幅增加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中关村在集成电路设计、疫苗、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和技术突破就属于这一类型。纵向集群主要是价值链上下游相关环节的集聚,这使得产业上下游相关环节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从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步伐。

  中关村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计算机与网络、光电显示、生物医药和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其中台式PC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电脑达到25%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三分之一,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额二分之一。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占园区经济总量的45%。价值链相同的横向聚集使得资源迅速积累并被充分利用,有效地降低了行业总体创新成本,增强了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中关村各个专业园、产业基地布局分散在北京市的各个区域,带动了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业定位也各不相同,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

  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对中关村甚至整个首都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形成了正向推动。厚积薄发是中关村技术创新的突出特征之一。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都植根于中关村所具有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在集群中创新,是中关村能够持续性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最大奥秘之一。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3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