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新股发行体制即将迈向一个新的篇章。千呼万唤了N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证券市场的风雨飘摇中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20多年,人民日益增长的保值增值需求与落后的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地步!面对市场显而易见的制度缺陷造成的大起大落,长期低迷,12年涨幅零,监管层基本一直用一句话来搪塞、敷衍——“我们还是新兴加转轨市场”,这绝对是他们不思进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共患难的投资者来说,无疑看到了希望之星。
这个意见稿仔细看来,对于抑制三高发行,抑制弄虚作假方面确实点到了要害之处,但依然未解决炒新的问题。如果一个股票发行价很合理,但是开盘价特别高,如此这般只是喂饱了一级市场打新资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仍然像以前那样买到的是三高股票。意见稿中提到的上市首日停牌制度抑制炒新,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停牌制度用了好几年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药方。炒新的根源在于上市首日的流通股比例太低,流通盘很小,少量投机资金就能把它抄上天,谁去管爆炒之后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成为二级市场的绞肉机?只有提高上市首日的流通盘比例,股价才能真正体现上市公司价值,大小非大小限觉得太贵了可以抛售,觉得便宜了就不会抛,这样形成的股价才是合理的股价,才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得到一个公平的投资价格。流通盘比例太小是炒新的最关键的病因,不解决这个问题,其它任何措施都是扯淡!
举几个例子,浙江世宝和洛阳钼业,因为当时也是抑制三高发行所以发行价确实很低,发行价前者2.58元后者3元,当时虽然有上市公司首日停牌制度抑制炒新,但是上市首日开盘价前者15.62元后者8.70元,开盘后前者停牌多次最终还是暴涨到18.75成为至今仍无法逾越的历史高点,后者停牌一次后继续暴涨到9.54元,第2天继续疯涨。然后这两个股票就成了二级市场的绞肉机,现在是,以后还将是,迎接它们的是漫漫价值回归路。因为流通盘比例太小而形成的价格是畸形的,最终大小非大小限终归是要解禁的,如此的发行制度,当然是新股上市爆炒,然后在漫长下跌中迎接大小非解禁,形成合理的价格。那么为什么把这个过程逆过来,让它上市首日就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呢?这样才是对二级市场最大的利好,措施是扩大上市首日流通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