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环绕中联重科(01157)的新闻不绝,但这一次,对中联重科的影
响相信是正面的,某程度上是还了中联重科一个公道。但事情已经解决了吗?
事缘由今年初起,中联重科接连交上恶运。首先有匿名信指控该公司夸大帐目,
将未正式落单的潜在生意也当成已落实的订单后,该公司很快便出来澄清,逐一反驳有关的指控
,强调所有收入均符合中国及国际会计准则,而所有销售订单均属已经与买家签订好合约,已定
有确实出货及付款日期等条款的“正常销售”,没有把任何潜在订单确认为销售,更从来没有把
旧有客户套上别间公司而虚构订单。
一般来说,如果公司是不太清白的话,很少会这样迅速反驳的。如果按照事情后来的发展看
,中联重科其实也不能幸免于市场逆转的冲击,只不过,她受的影响要到去年第四季,以至今年
第一季才浮现,因此,当今年首季,市场环境实在太差时,盈利也不免要大幅倒退,更要首次发
出在港上市后的首次盈警。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年中时,又有市场人士质疑,5年前中联重科与几家合作伙伴
收购另一家公司时,似乎有利益输送之嫌,因为中联重科让其他股东可以在高位套现,而自己则
在经营环境恶劣时,进一步收购其余股东持有的股份。
*股价最低曾穿5元*
这一连串的“抹黑”,加上市场逆转,令到中联重科股价,由今年初的11元高位,大幅回
落至7月份时的5元左右,而且更一度跌穿5元水平,然后才见底回升。
不过,事情发展到上周中,终于有突破性,而且是峰回路转的演变。首先,曾经发表多篇关
于中联重科涉嫌造假的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州,被湖南长沙市公安逮捕,指控他一项损害商
誉罪,而长沙就是中联重科的根据地。
这件事马上令人联想到,中联重科是使用了“过份”的权力,而舆论也马上哗然,指长沙公
安不应该跨省拉人,而《新快报》更在翌日的头版登出三个大字:“请放人”,令人相信,长沙
公安有打压新闻自由的嫌疑,而中联重科的股价又再受压。谁不知,过了几天,中央电视台播出
了陈永洲的认罪片段,接连两天呼吁放人的《新快报》,也在头版刊登道歉启事,承认“做法不
当”。
*疑点仍未尽释*
根据警方初步的资料,由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期间,陈永洲受人指
使,收受50多万元金钱,根据他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在未经核实、也未对中联重科进行调查采
访,按自己的分析和主观臆断,编造中联重科国有资产流失、畸形营销、销售和财务造假等问题
,在《新快报》连续发表10多篇署名文章。
《新快报》承认警方对陈永洲收人钱财、发表失实报道的指摘,表示报社把关不严,损害了
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深刻教训云云。
昨日,中联重科的股价急升了4﹒8%,收报7﹒02元,明显是受到这个峰回路转演变的
影响。不过,尽管官方已经定调,但事件真相仍然扑朔迷离。内地媒体报道,有网民发现,陈永
洲的颈部有明显血痕,疑被“屈打成招”。
此外,陈永洲承认收人钱财,但幕后操纵者究竟是谁?《新快报》在这宗交易中是否扮演角
色?中央电视台这次的报道,也有舆论审判的味道,诸如此类的问题,仍有待厘清。
因此,这一刻我仍然认为,中联重科仍未到“雨过天青”的时候,所以,我的建议仍然是,
不宜贸然吸纳,直到事情再明朗化才定夺